首页 -> 2005年第7期


品一品“清塘”的“荷韵”

作者:鲁金会




  季羡林先生是散文大家,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充满着趣味或韵味。《清塘荷韵》可是季先生的经典名篇、代表之作。“荷韵”二字无疑是这篇散文的“主题词”。
  
  一、音韵之美
  
  读季先生《清塘荷韵》最适合在一个窗明几净的房子里,泡一杯香茗,随着轻音乐(如肖邦的《小夜曲》)静静地吟读。此时,你似乎在谛听一位老者向你娓娓讲述他与荷花的故事,如聆听一首舒缓的生命之歌。这首生命之曲,可分四个乐章,首尾是“荷之孕育”,中间是“荷之初长”、“荷之盛开”,乐曲从平缓渐趋高亢又转为平缓,最后以绵长的余音作结,演奏出生命的全过程。文章长短句自然组合,使文章节奏富有变化,舒缓却不显沉闷。
  
  二、绘画之美
  
  有人评价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季先生的这篇散文,每个片段都是一幅精美的“荷画”。季先生已为每幅“荷画”作了精当的题字,起到了“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表达效果。请看季先生所题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此诗句用来描绘“荷之初长”那浮在水面五六个细弱单薄的圆圆的绿叶最贴切不过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明是“荷之盛开”的画卷题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则描绘了莲瓣堕入水中的全过程,如此画意只有静心参悟的画家方能捕捉的到;“留得残荷‘做春梦’”则是对“荷之孕育”的写意之画,让人浮思连连,感悟颇深。
  
  三、浓情之美
  
  季先生在谈到散文创作时曾写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张中行给季先生散文集《清塘荷韵》作序时说,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种才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季先生多情敏感,在这篇散文中一览无余。清塘无荷时不掩失望之情:“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种荷盼荷时悲喜交加:“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赏荷之时不忘感激之情:“……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残荷将逝时深情祝福:“我为我的‘季荷’祝福。”另外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季先生纯朴平和的情怀(如请求校外农民捞水草时手下留情)和生活的情趣(如对“波斯猫捞月”这个富有乐趣的场面的描写)。
  
  四、意蕴之美
  
  “荷花”是国人最为喜看乐赏的花卉之一,被誉为“凌波仙子”、“花中君子”;“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审美符号,人们以荷花暗喻君子风范。读罢《清塘荷韵》,你会在清韵的诗境中回味那香溢塘畔的“季荷”,油然想到如荷的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的季先生人间春色阅尽,沧桑世事历练,自然对“生命”有独特的感受。在这篇散文中我们读到了“生命的孕育之美”、“生命的勃发之美”、“生命的热闹之美”和“生命的宁静之美”;读到了生命的轮回、生命的永恒。更让我们领悟了老人那份对生命追求的执著精神,对生命永恒的感激之情。季先生是一个文化老人,我们分明读到了先生那份儒家的执著、道家的淡泊、佛家的宁静。先生在文章中说自己喜爱荷花的“香远溢清”,难道这不正是先生高洁人格的写照吗?
  
  五、艺术之美
  
  散文创作至老乃善,以平淡最为难得。清雅的文字传达浓浓真情,意蕴深远已无需赘言。单就这篇文章的表达技巧,可谓浑然天成,摇曳生姿。其一,情景交融。季先生这篇散文叙事娓娓道来,描写生动形象,几乎在每个自然段末都向读者敞开心胸,或悲或喜,一片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季先生在叙述、描绘之中似乎不经意地用一些语句表达心中之情。例如在“盼荷”部分,他就用“大概”、“又”等副词写出失望和希望并存时的微妙心理;连用两个“忽然”、一个“突然”、一个“竟然”写出自己的惊喜之情。在“赏荷”部分,一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文章结尾两句“它们的梦一定能圆的”、“我为我的‘季荷’祝福”,老人对生命的执著、感激、隽永之情尽现无余。其二,动静结合。文章描写荷花的生长过程,在“孕育之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莲子在水中静卧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为静景描写;到了第四年,荷花处于“生命勃发”时期,一下子绿透了半个池塘,染红了半边天,为动景描写。这一动一静反差契合,显示出自然界中难以抗拒的生命力量。另外在“赏荷”部分,“池花对影落”着重渲染一种宁静的氛围,而波斯猫下水捞月又打破这份宁静,静中有动,相映成趣。其三,表达手法多样。这篇散文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娓娓讲述荷花生长的过程为记叙手法;讲述时描写、抒情手法的运用丰满了文章的血肉;对洪湖莲子的介绍以及对“季荷”同别的荷花的比较用了说明手法,表明了“季荷”的与众不同;一句“天地萌生万物……”用议论手法画龙点睛,点明文章的主旨。
  “清塘荷韵”韵味深远,读之如啜香茗,齿颊留香,或比之为沐惠风浴春雨,真正的“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也。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