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务实求新 以情感人

作者:高志峰 田冬雪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就是中学生作文的现状。虚情矫饰、瞎编滥造、无病呻吟,是学生写作的通病。为老师作文,为应试作文,唯独将主角——“我”,排斥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在这种编造作文中枯萎了。“我”没了,作文的魂也就丢了。学生完全陷入了迷乱之中,不知不觉间走上了编造作文的歧途。
  《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中学生写作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学生实际的写作情况与标准产生了巨大差距。原因何在?说学生生活面窄在今天来说实在是太牵强。事实上,如今学生头脑中所储存的信息量,比老师毫不逊色(甚至个别学生还要强些)。他们实际上并非“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是有许多令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话要说——成长的烦恼,内心的秘密,人生的困惑……关键是我们做老师的要搭准学生的脉搏,把准学生的心态,善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鉴于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一、务实。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写“放胆文”。
  学生写作材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获取材料,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另一方面是间接获取材料,这主要来源于书本、报刊杂志、影视、网络等。由此,老师应倡导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等,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积累生活素材,以备写作之需。作文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出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摸得着、写得出的题目、范围,甚至让学生自由写作。同时,老师还应鼓励学生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怎样想,怎样感,笔下就怎样写。要帮助学生整理素材,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在的问题是老师如何去激发已陷入沉重作业负担的学生们的兴趣。单纯的一周一次写作课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视野,开展各种口语交际和写作活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创新精神,通过评比、开讨论会、演讲、办展览、投寄报刊发表等多样化的途径,把写作活动延伸到课外,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尝到“甜头”,产生写作渴望,就是老师眼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二、求新。帮助学生选择写作的新视角,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创新思维是在学生自由写作中孕育和生发出来的。创新的关键是激活思路。多一条思路就能多一个思维的驿站,每个驿站都可能是一个新的立意。求新,主要应在选材、布局、语言三方面下工夫。
  首先,不落俗套,取材新。
  “文章切忌随人后”,要求文章选材不落俗套,善于翻新。开发创新意识,就是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能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发现别人未觉察、不易觉察的东西,并从中求新、求异。一个故事可以有几个不同的结尾,一个材料同样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写法。古人云“一树梅花千首诗”,就是讲不拘泥旧法,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角度去描述事件,表现人物,反映中心。例如,以“老师”为话题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写:
  1.写对老师的第一印象,着重写外貌。字里行间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
  2.专一描写老师的眼睛,表现老师对工作的严肃认真及他的和蔼可亲。
  3.摘取老师的生活片段,突出老师的为人和个性。
  4.写师生间的活动,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情感。
  5.写对老师的总体认识,赞扬老师似严父、如慈母。
  学生在写作中,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善于从“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发掘出“他人笔下无”的题材来。
  其次,巧妙布局,情节新。
  结构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整体设计。它包括文章记叙的顺序、人称的运用、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等的设计,也包括文章的表现体式:分部式、日记体式、书信体式。巧妙安排材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欲扬先抑法,为表达某种思想,先把笔锋收一下。这样先收后放,更有力度。如写《我眼中的爸爸》,为表达“爸爸忘我的工作精神”,先写爸爸每日上班仅是看电脑,画画图,再下下井,非常悠闲,借此铺陈爸爸工作的轻松。后写从旁人嘴中听到爸爸工作的重要与辛苦及自己亲眼看到爸爸一日的工作。先收后放,使中心更为突出。
  有些文章,题目内涵较宽,须从多方面表现中心。这些文章往往采用分部式,或用数码标示,或以小标题分节成立。如《×××二三事》、《我们这个组》等。也有些文章为了更好表达情感,调动读者情绪,常采用日记体或书信体式。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冰心的《寄小读者》皆是如此。
  再次,幽默生动,语言新。
  看电视,大家都喜欢诙谐有趣的。同学之中,懂幽默、会调侃的,常常最有“人气”。学生的许多佳作也往往是在无拘无束、幽默自在、指斥方遒间出那么一点点“不正经”中显现出来的。
  新颖的素材需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记叙中准确地使用动词、形容词,妙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会使文章一下子亮丽起来。如《七根火柴》中写那位战士“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一个“挤”字,写出了无名战士生命垂危时说话的艰难,凸显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又如《紫藤萝瀑布》中“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成盛装的少女在欢歌笑语,突出花的情趣。
  文贵求新。新即“特点”,新即“个性”。一篇佳作,可以表现“特点”、挥洒“个性”的地方很多。或长于选材,或奇于布局,或妙在语言。只要同学们在作文时,找准一个突破口,作文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以情感人。帮助学生提炼写作情感,鼓励学生抒发真情。
  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心灵的坦诚。情感在作文活动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学生情绪高低,直接影响着作文的水平。老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他们的热情,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真写作的态度放在重要地位。
  作文贵在情真。真挚的感情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文章如果过于雕饰,反而会让人感到虚假。
  教学中,我常常在日记、周记中看到好的作品,可就是这样一些学生,也经常不愿意写作文。原因何在?写日记、周记自由,写作文不自由。日记、周记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爱好去抒写,思想是裸露的,情感是真挚的,字里行间跳动着一个个鲜活的“我”。“我”在日记、周记中自由翱翔,抒发真情实感,显示“我”的心路历程。而这一切是在作文中很难看到的。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压力,抒写真情实感。批改作文时,借鉴日记、周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以表扬激励为主,尤其对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更应肯定,以此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找回作文的灵魂——“我”。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