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老父吊唁孙叔敖》导读
作者:黄智生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
①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楚庄王时任令尹。②不肖:不贤惠,不能干。③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承受官吏百姓的羞辱。这里是自谦之词,意指自己无德无才而居高位。④擅权:独揽权势。⑤余教:其他的教诲。
译文:
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身穿粗布衣服,头戴白色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端正衣帽出来接见他,对那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不贤,让我身居高位,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唁,难道有什么道理要讲吗?”老人说:“有道理要讲。身份已经尊贵却对人傲慢的,百姓会离开他;职位已高却独揽权势的,国君会厌恶他;俸禄已经优厚却不知道满足的,灾祸会跟着他。”孙叔敖对他拜了两拜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我希望再听到其他的教诲。”老人说:“职位已高态度却越谦恭,官越大内心却越谨慎,俸禄已优厚就更加小心不敢妄取。您恭谨地坚守这三条,就能够治理好楚国了。”
题解:
文中的老人确实与众不同:孙叔敖升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全城的官民都来祝贺,而他却跑来吊唁。要是在今天的“庆官会”上,有谁敢这样做,一定会被认为大逆不道。是诅咒别人倒台、死亡,必定会被轰走,甚至被打得头破血流。然而孙叔敖却很有礼貌地接待了老人,并且虚心地向他请教。他这种“礼贤下士”的做法,就是今天,也值得称道。当然老人的一番话,更值得今天的为官者借鉴。倘若今天当官的人都能做到位越高越谦恭,官越大越谨慎,俸禄越多越小心不妄取,哪里还会有贪官呢?其实,老人的教诲是他送给孙叔敖的最好的礼物。
阅读训练:
1.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注解中对孙叔敖的介绍,说说孙叔敖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你认为文中的老人说的话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解释各组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A.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B.一老父,衣粗布,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C.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D.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4.“有一老父,衣粗布,冠白冠,后来吊”中的“衣”和第一个“冠”,原来都是名词,是“衣服”、“帽子”的意思,在这里却作动词用,分别是“穿衣服”、“戴帽子”的意思。请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两个这种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
5.老父的话实际上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请问:它的论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1.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对孙叔敖的注解是:“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课文中提到孙叔敖,是作为论据用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论点的。而本文中老人说的话也含有劝说孙叔敖不要贪图富贵享乐的意思。因此,我们认为孙叔敖能够成功,是他真诚接受老人教诲的结果。由此,可看出孙叔敖是一个能礼贤下士、有才能而不贪图富贵享乐、全力辅助楚庄王治理好楚国的令尹。2.老人说得对。今天的贪官都是“身已贵而骄人”、“位已高而擅权”、“禄已厚而不知足”的人,他们对“权”、“钱”贪得无厌,遭到了人民的厌恶和唾弃。他们的身败名裂,印证了老人说的话。3.A.表示承接;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B.穿(衣服)、戴(帽子),作动词;衣服、帽子,名词。C.离开;距离。D.助词“的”;他,指代“位高而擅权者”。4.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本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用蹄子踢”的意思。又如:大楚兴,陈胜王。(《陈涉起义》)王,本是名词,大王。这里作动词,“称王”的意思。5.论点: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守此三者”的好处与不“守此三者”的后果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