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得道仙境
作者:张国学
②如此好去处不去枉此一生!有甲乙两人借假日结伴前往。
③得一群闲散山民指点,他们来到了“一步难行”的地名牌下。欣赏后再往前走,两人都不约而同止住脚步,惊得倒吸一口凉气——脚前横着一道阴风飕飕、云雾沉沉、看不见底的深涧!深涧对面,正是那个顶端有半个球场大、越往下越细的柱状孤石。
④涧虽深却并不宽,最窄处不过80厘米的样子。两人心头发紧又向往异常,跃跃欲试,互相鼓舞道:
⑤“过!有什么难行的,不就是一小步嘛!”“过!不过白到此一游!”
⑥抬腿欲迈,但往脚下一看,两人都头大如斗、心跳如鼓、脚软如泥,身子往后一缩,退到地名牌下。到了地名牌下腿还在打战,冷汗也在这时才涌出来。他们总结教训,认为此举败在一双眼上,若不往下看,哪会头晕心跳腿发软?两人发誓绝不再往下看,谁往下看自己把自己眼珠子抠了!
⑦誓毕跳起来,目光平视直往前走,如同大义凛然步入刑场的豪杰一般。可是走出两步眼睛就不听使唤了,都用余光看脚下。看着看着到了深涧边缘,两人当即都又感到天旋地转,重整旗鼓的勇气顷刻支离破碎,再度败下阵来。
⑧败下阵来又是总结教训。
⑨甲认为:“往下看是必须的必然的,人是长眼睛的动物,怎能不用眼睛看路呢?”乙认为:“关键是看了不要头晕心跳腿发软,用理智管住自己不就得了?”
{10}甲捋着胳膊道:“管住了自己,一道80厘米宽的小石缝怎能挡住堂堂七尺之躯?我上中学时三步跳远,轻松跳过了8米5!”乙拍胸脯道:“再来再来!这样的好去处,即使是摔下去粉身碎骨也值得!人固有一死,死在此地羽化成仙正是求之不得呢!”
{11}两人咬紧牙关,禁止头晕心跳腿发软,一步一停往前走。遗憾的是,越是禁止头晕心跳腿发软,越是天旋地转,理智硬是不能战胜本能的恐惧,还没走到深涧的边缘,两人都抖得抬不起脚了。
{12}欲过不能欲罢不忍,两人靠地名牌坐下,开始慨叹自责。
{13}甲说:“人哪!最难战胜的就是自我了,这是人永远不能战胜的弱点哪!”乙说:“世上最没出息的,恐怕就属人了!”
{14}人既然最没出息,没出息到连一小步都迈不过去,那么非人的动物就是应该崇拜的。他们称道飞蛾:飞蛾明知会被火烧死,竟然敢于扑火!又称赞人的祖先猴子:当初,猴子明知虎狼遍地,竟然义无反顾地下了树,十死八九而不退回到树上,才得进化,才有人类……他们因此得出了越是高级动物越是不能战胜自己的结论。
{15}甲说:“那么人是高等动物,人战胜不了自我就是必然的。而且,越是头脑发达的人越是不能战胜自己,遇事越是瞻前顾后。”乙说:“这说明我们两人,都是头脑发达的高智商人!”
{16}慨叹自责变成了自慰和荣耀。
{17}甲说:“不能受人蛊惑!什么他娘的仙山净土、禅机点化,扯淡!不过了!”乙说:“冒这险不值,一旦跌下去粉身碎骨,轻于鸿毛!”
{18}说到投机处,猛然听到身后一片呐喊,惊回首,见曾为他们指路的那帮山民各持木棒石块,呈半月状朝他们包抄过来!——途中有人曾和他们介绍,说湘西这地方曾是土匪如毛之地,今仍偶有强盗出没,杀人越货。他们原以为此属危言耸听,没想到还真遇到了强徒!
{19}两人魂不附体,爬起来竞相逃命。逃出几步,听到后面一阵欢呼,回头看时,却见那帮山民捕到了一只野兔,在欢呼胜利。方知刚才是一场虚惊。
{20}然后再看脚下,他们已站在柱状孤石的顶端,站在云之上、鹰之上了!两人面面相觑,这是怎么过来的?
(选自《女王的头饰》)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阴风飕飕( ) (2)捋着胳膊( )
(3)受人蛊惑( ) (4)面面相觑( )
2.文章第{3}段说,“得一群闲散山民指点”,为什么不说“得一个”?如此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构思巧妙,请简述其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方式,请按下面要求举例说明该种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环境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动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对文章的评述和赏析,请指出不正确的两项。( )
A.甲乙二人先是向往探险,后来认为“冒这险不值”。文章正是通过对他们思想的转变及其言行的描述,塑造了两个生动、丰满的形象。
B.由于作者精心锤炼语言,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因而,在其充分表情达意的同时,寓庄于谐、诙讽多致,从而取得了隽永幽默的意味。
C.文章虽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但并非平均使用笔力,最为精彩的要数语言描写。
D.甲乙二人想登山览胜,虽经几次反复,终于有志者事竟成,登上了“柱状孤石的顶端,站在云之上、鹰之上了”。
E.文章启发我们:欲成功、达到某一目的,有时仅仅拥有优越条件还不行,还往往需要借助外力刺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巨大潜能。
(吉林 张国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