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借助历史镜头 点染精彩华章

作者:孙启明




  有些同学经常问这样的问题:“作文贵在创新,贵在写出个性,可怎样写才算创新,才算有个性呢?”我告诉这些同学:“其实,主要问题在于你把创新和个性理解得过于深奥、过于玄妙,甚至把它看得高不可攀了。创新、个性无非就是换个角度的问题,只要把思考角度转变一下,一片崭新的天地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今天我就向你们介绍一种创新方法——借助历史镜头,点燃精彩华章。我想你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一、佳作阅读
  读前引导:仔细阅读下面的例文,看看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构思的?
  
  弦断有我听
  一考生
  
  台灯橘红色柔和的光轻抚着面前的书本,与油墨的清香不断交织、缠绕,织成温柔的网,盖住了我的眼帘,渐淡,渐浅,渐渐模糊了那书的扉页:《古诗词赏析》……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那是——岳飞!是的,岳飞!眉宇间凛然的正气,却掩不住黯然的神伤。只是个忽隐忽现的影像在我的眼前闪过。曾经雄姿勃发,豪气冲天,带领岳家军所向披靡,直捣黄龙的民族英雄,却遭奸臣秦桧诬陷,在一片大好战势中被召回朝,那郁闷失意,那国仇家恨,我怎地不懂?!我懂呀,世人也懂,还有那杭州西湖湖畔的祠堂也懂啊!为何弦断?为何少知音?这里还有我在听!我知道你内心的苦闷,我懂你的精忠报国之志。我伸手去拉岳飞隐约可见的衣襟,可那影像渐远了,任凭我焦急无奈地连声呼唤。咦,又传来一个声音——是女声。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又是一个影像,素淡的衣裙随风摇摆,头上松松地挽着个髻,斜插一簪,面目模糊但清楚地透着凄惶,是易安词人吗?好一句“绿肥红瘦”!曾经与夫君恩恩爱爱,曾经与夫君同吟“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然而多雨的南宋时节,打断了美梦,夫君既死,独你一人颠沛流离,尝遍了人间的酸辛,稍有安顿,却难免思念亡夫,想念久别的家园。“绿肥红瘦!”瘦,是你的孤独,是你的憔悴。国仇家恨,生离死别……哦,我懂,我知道你内心的渴盼。我倾听你心中的泣诉,我为你抚平散乱的头发……我倾听,我倾听……身后又传来一个爽朗的笑声,寻声望去,原来是谭嗣同被押向刑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狂笑——震荡宇宙的笑,它要颠覆这个黑暗的世界!它要洗净这个污浊的社会!它荡气回肠,让那些顽固派的心战栗!在溜与留之间,你坦然地选择了留下,你愿以身死而醒国人,用鲜血浸染真理,我听得到你的铮铮铁骨在发出响声,莫以为无人懂你的心,还有我,我在世界的另一头倾听,倾听……
  砍头的大斧挥动,血光一片!啊!我不由得大叫一声!醒来,原来是一场梦。《古诗词赏析》在面前静静地躺着,我喃喃地说:“一个人总该留下点什么吧,哪怕是一时的失意,因为总会有后世的知音倾听旧日的心声!”
  阅读启示:
  这是一篇以“倾听”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是一篇典型的撷取历史镜头点染而成的优美散文。该文值得借鉴的至少有三点:(一)构思巧妙。以梦开篇,以梦收束,浑然一体。(二)撷取“岳飞被召回朝难以报国”、“李清照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和“谭嗣同捐躯变法”三个历史镜头,剪辑组接点染成文。三个片段贯穿着共同的爱国情怀,抒发对爱国志士的敬仰崇敬之情,感情真挚动人,显示了小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三)细节突出,语言生动,引用了多处诗句,增添了文章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不设审题障碍,允许在话题界定的范围之内尽情展现自己,为我们作文构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点是值得有效利用的。因为不论是什么话题,均可涉及历史题材,借助历史素材来展现。下面我们就结合几个具体的话题来谈一谈历史镜头组接法在审题立意及谋篇构思时的一些技巧。
  先来看下面的作文题目:
  1.2003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责任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2.2004年江苏南通中考题: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作。
  技巧一:从历史角度切入题意。
  以上两个话题均可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确立主旨。技巧是——理解题意,引发联想,总结归纳。如“责任”,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联想到大禹治水、昭君出塞、岳飞抗金、周总理日理万机等故事,从他们的身上解读“责任”——为民、为国肝胆涂地、鞠躬尽瘁的品质,自然得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主旨。再如“倾听”,可以联想到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发愤著书的情景,陆游弥留之际以诗《示儿》的瞬间,都江堰记载历史沧桑……进而把握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经典遗迹透视出的文化内蕴,以此立意构思不失大气,而且令人耳目一新,自然能摆脱平庸,脱颖而出。
  技巧二:镜头展示,巧妙点染。
  在确定立意和写作角度的基础上,材料的组织凸显出来,这又涉及到构思方式和布局谋篇的技巧问题,我们不妨采取“镜头展示,巧妙点染”的方法构思。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以盘盛珠法。其技巧是先抓住历史人物或文化古迹中的一个“点”,横向联想、想象,扩展出事件的时代背景、人物细节、故事情节,进而展示出人物的精神追求等。比如根据“倾听”这一话题写曹操的远大志向,我们首先可以联想到他的《观沧海》,进而联想到风起云涌的时代画面、“沙场点兵”的战斗场景、大海的波澜壮阔等等,用“意识流”的方式写来,曹操的人生追求便会跃然纸上。这些素材大多来自平日课内外的积累,便于信手拈来点染成文。
  (二)以线穿珠法。其技巧是从不同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中确立不同的“点”,用立意(情感体验)这条线把不同的“点”穿起来,表达出不同“点”之间的共性特征。
  选“点”是这一技巧的关键,可以从一个人物的不同时空、不同情感表现定“点”,如“曾几何时,你‘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一腔热血。‘御用文人’的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荡不羁的心?终于,在经历了仕途的挫折与痛苦后,你释然了。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虽不是‘廊庙器’,可‘天生我材必有用’。万古之痛,不过浊酒一杯。当心豁然开朗时,挫折后的痛苦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风。于是文学的艺苑里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这段文字就是紧扣李白的经历,发挥联想和想象点染而成的。
  也可以从不同人物和古迹选“点”。如例文《弦断有我听》中选取的三个历史镜头就是这种类型。再如“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感叹于始皇的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敬畏于屈子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不变的情怀,正是这种本色,铸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但每个人又有站在自己对面的时候。‘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为何会在沈园的颓墙上写下带血的字迹——‘莫!莫!莫!’再坚强的性格也抵不住情思的纠结,始终有其脆弱的一面啊!‘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闺阁中以泪洗面的李清照,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吟唱;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东坡居士,却也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酌江月’的哀叹。”这段文字虽然短小,却也是这种类型的体现。
  三、误区提醒
  (一)不可歪曲历史,应尊重历史事实。
  历史题材的写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虚构,但应以历史事实为前提,如人物生活的朝代、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等不可出现失误,否则,张冠李戴只能贻笑大方,适得其反。
  (二)不可单纯罗列,应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不管何种文体的写作,细节是最感人的,只有细节才能承载人物的精神、文章立意,文章才会有具体内容。如我们学过的《背影》,就是抓住父亲翻过铁路买橘子时的背影描绘父亲的一举一动,进而感动得泪眼婆娑的。缺少了细节的文章如同缺少血肉的身躯,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镜头的细节不一定都是细致描绘,也可以是白描(粗笔勾勒),这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但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合理的想象。
  (三)不可单一表达,要融情于字里行间。
  文章不是无情物,这一点在近年的作文命题中特别突出,几乎每个作文题目都有类似“要写出真情实感”的要求,但有些同学的作文往往出现单一叙述描写的毛病,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融进真情实感。要摆脱这一弊端就要学会把议论抒情分散到文中,适当“点化”,学会画龙点睛、点石成金。如上面提到的描写李白的文字,如果要扣“面对挫折”这一话题,可以这样点化:“挫折与痛苦在你蒙眬的醉眼中逐渐逝去。你用你的行动告知世人: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掉斗志,一蹶不振,只有高昂起战斗的风帆,你的人生才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借助历史镜头,点燃精彩华章。我相信,只要掌握了这种写作技巧,你的文章一定不会落入俗套,创新和个性终将属于你!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