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全新的理念 经典的设题

作者:云 水




  2006年盐城市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试题,无论是材料本身,还是考题设计,都给人一种强烈的新鲜大气之感、整体之美,充分体现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改革之果和与时俱进的命题理念。首先,选文具有一种新鲜的生活气息。其次,试题设计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而不是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到个别词句的理解上,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的阅读、理解、领悟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及信息筛选能力,尊重学生的自我体悟,可谓是全新的理念,经典的设题。请看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畅销书摘》2006.2,有改动)
  
  1.体验细腻情感,回答:(6分)
  (1)第{5}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鲜明形象,回答:(6分)
  (1)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生动细节,回答:(3分)
  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精彩语言,回答:(3分)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6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选文《我们是一家人》是一篇清新感人的叙事散文,它的阅读重点不外乎就是人物、事件、题旨、情感和语言。不仅选文新美,而且题好点正,注重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资源开发的原则;所设的4道题,处处着眼整体感知,题题皆扣文体重点,围绕内容和写作,从情感、形象、细节、语言四个角度,着重考查其理解、感受、赏析等能力,让考生在读懂文本上做足文章,在应答的过程中凸显能力。试题难易适中,较好地检测了考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新课程理念的试题诠释版之一。
  第1题,是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把握情感态度的能力。信息类考题的解答关键是准确捕捉信息点,按照题干的要求在题目设定的句段范围内寻找。解答此类题型,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本题,先要找到作者说这句话的语言环境,探知其感情所在,从而分析出作者这样说的原因。如第一问,应当联系该句前面的语境进行。可抓住第5段中作者对自己生病挨饿而家人聚首饭桌似不知情的描写语句来筛选出相关信息,得知“我”是在生病挨饿受了委屈后才这样说的,然后加以思考、概括,整理出答案:“我”已感受到与亲人的隔膜所带来的凄楚(无助、委屈、脆弱等)。第二问,解答时,应先找到这两段有关“快乐”的描写语句及原因交代,然后从中比较,得出其不同之点:“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自主、独立)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关心)带来的快乐或是与家人消除隔膜、同心同德之后带来的快乐。
  第2题,是对文中母亲形象的分析,着重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和结合语境理解分析关键词句的能力,考生通过阅读文本应不难解答。解答(1)时,可先搜索具体的语境区域,即第2段后半部分,找出母亲改变初衷的前因后果,文中有一个关键性的信息“于是”可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摘取描写母亲的相关信息概括回答。参考答案:母亲决定让女儿经受一次锻炼,在生活中碰壁,然后自己回心转意。解答(2)时,同样要结合第6段中的具体语境,扣住母亲的“示意”、“没有强拉”、“悄悄”和“我犹豫着”等词语,来理解体会母亲的行为及其出发点。比如,为什么要“示意”“我”?为什么不“强拉”?为什么要“悄悄”地?从而提炼出答案:这样做,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