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虚实相生法

作者:董新明




  一技:
  凡叙事散文、抒情散文都须借助“虚实相生”的手法。虚写,即文中真切的抒情、恰当的议论、巧妙的联想、入微的心理刻画等;实写,即生动、形象的描写,客观、具体的叙述。实写是叙事写人之作的主体,是一文之“本”;虚写既可以补充、丰富文章的表达,又有助于提升文章境界,从而彰显、深化主旨。虚写缘自实写,实写是虚写之基,二者相融相济。虚实相生处,就是佳构“出彩”处。
  
  一文:
  
  卖拐杖的女孩
  陈非
  
  我们是在再次上山的途中遇见卖拐杖的女孩的。
  上午10点左右正是游人最多的时候,清凉的山风中荡漾的花香扑鼻而来。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走进山谷。在通往凌云洞的第一个台阶,卖拐杖的女孩端坐在一块石头上,她大概十一二岁吧。那捆拐杖靠在旁边的电线杆上,小女孩似乎没注意来来往往的游客,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正看着一本《作文选集》。上穿粉红的夹克,脑后扎着蓬松的马尾辫,一副俊俏的模样。朋友打开速写本,我便试探着和小女孩聊起来。
  没想到这小姑娘一点也不怕生。她告诉我,她叫张倩,今年10岁,上小学五年级,家里还有弟弟。这些拐杖是她爸爸在山里种庄稼时顺便砍回竹木做成的,竹制的卖5毛钱一根,杂木的一块钱一根。这儿的游人多,去凌云洞的台阶高,拐杖用得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10来根呢,一个暑假里卖拐杖的钱差不多够一学期的书本费了。
  我问:“去过西安吗?”
  “没有啊,爸爸说去一趟要花好多钱。”小张倩回答说。
  “想不想将来到西安念书?”我又问。
  “想去,爸妈说那要好多好多的钱,要卖好多好多的拐杖。”她说。
  我无语,朋友画好速写,我顺便掏出口袋里的零钱一把递给小姑娘,告诉她我要一根木头拐杖。小姑娘接过那叠毛币在手中数了数,坚持要把多的退还给我……
  拐杖终于帮我走完了崎岖的山路,让我攀上了山顶,看到了群山之下的一个更美更广阔的世界。
  哦,那一根根小小的拐杖也许能帮小姑娘走进更明亮的教室。
  在下山的途中,见到有不少衣着光鲜的城里孩子喝着可乐,气喘着跟在父母身后,有的甚至央求父母背着上山看风景。
  也许这些孩子更需要一根拐杖帮他们登山,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我想。
  (原载《写作导报》)
  
  评一评:
  行文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技法。作者记述自己登山行游的经历,是“实”;描写小姑娘的外貌、神态,是“实”;用侧面点示的方式交代小姑娘的生活经历,是“实”;写“我”与小姑娘的交谈以及成交后付钱的情景,也是“实”。“实写”占据了行文的“半壁江山”。在浓墨重彩地铺垫蓄势的基础上,行文点染了两处虚笔:一是“拐杖也许能帮助小姑娘走进更明亮的教室”一语,是对拐杖非常作用的揣测,是对小姑娘美好前景的想象,恰到好处;二是城里孩子也应有一根拐杖才能登山览胜一笔,使文章的立意虚化为“人的成长须自立自强”的层面,自然提升了行文的境界。由实入虚,虚实相生,短文章掘出了大道理,令人称好。
  想一想练一练:
  请利用虚实相生法写一篇作文,具体体会一下其妙处。自拟题目,自定主题,字数不限制。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