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论读书

作者:周国平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书籍少的时候,我们往往从一本书中读到许多东西。我们读到书中有的东西,还读出了更多的书中没有的东西。
  如今书籍愈来愈多,我们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却愈来愈少。我们对书中有的东西尚且挂一漏万,更无暇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了。
  自我是一个凝聚点。不应该把自我溶解在大师们的作品中,而应该把大师们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来。对于自我来说,一切都只是养料。
  有两种人不可读太多的书:天才和白痴。天才读太多的书,就会占去创造的工夫,甚至窒息创造的活力,这是无可弥补的损失。白痴读书愈多愈糊涂,愈发不可救药。
  天才和白痴都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尽管原因不同。倒是对于处在两极之间的普通人,知识较为有用,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可以发展实际的才能。所谓“貂不足,狗尾续”,而貂已足和没有貂者是用不着续狗尾的。
  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失莫大。一个人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听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这韵律走。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龄,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对它失望,并且诧异当初它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但我们不必惭愧,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当然,同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的性质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了我们后来精神生活的走向。
  年长以后,书对我们很难再有这般震撼效果了。无论多么出色的书,我们和它都保持着一个距离。或者是我们的理性已经足够成熟,或者是我们的情感已经足够迟钝,总之我们已经过了精神初恋的年龄。
  
  阅读训练
  
  1.读大师们的作品,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对于普通人,知识较为有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对于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失莫大。”你是怎样辨别书的好坏的?你读过坏书吗?感觉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一语给了你读书与作文以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 向明康设计)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