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阅读之今昔

作者:黄志伟设计




  方永江
  工作之余,读读书、写点东西、与二三朋友相聚,是我多年的生活状态。好读书,但求有所解。于读书中去体味沧桑,感悟人生,享受生活,其乐无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心路历程的记载,人生的七情六欲、悲欢离合,都有了。读书,可以从中体味人情冷暖、人世沧桑。书籍是作品主人公或作者人生的记录,是鲜活的生活写真,艰苦卓绝、平坦如砥,或平凡或辉煌,全齐了。读书,可以从中感悟生存艰难、人生苦短。书籍是精神的食粮,是心灵的营养,春江秋月、惊涛骇浪,牛奶和面包,都有了。读书,可以从中享受高钙的滋润,也可反刍橄榄的青涩。读书有如许好处,真是乐莫大焉!
  我的读书始于无书可读。幼年家贫,裹腹尚且不易,哪有“闲钱”购书来读?每每看到邻家的孩童拿着课外书读得津津有味,眼中的羡慕、妒忌,已不仅仅是羡慕、妒忌了,那分明是一种仇恨。恨不得那娃娃马上暴毙,好把书据为己有;恨不得把书一把抢过来,当场撕碎,大家都没得读!那一年的冬季,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手脚、耳朵长满了冻疮,鼻子成天稀里呼噜,瑟缩着把鼻涕往衣袖上揩,两只衫袖很快成了硬邦邦的老棉絮。奶奶心疼她的孙子,咬紧牙关为我添置了一顶灯芯绒的帽子。兴高采烈戴到学校,却眼馋同学的一本《官渡之战》,与他交换了。放学后回到家里,奶奶见了我的光脑壳,心疼得不得了;知了原委,没有过多责备我,——满足了我小小的阅读欲望。如今,有能力购置一些书了,也可以布置一间像样的书房,却少了废寝忘食的激情。每每静坐书房,望着满架的书籍,那弥漫的书香总如锋利的刀刃划过我的心房,划疼我的怀想,划疼我的思念。因有无书可读的辛酸,我便深刻地理解了有书可读的喜悦和珍贵。在我参加工作,刚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我就直截了当地对学生说:“我希望你们都升上高一级学校,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只希望你们在校一天,就珍惜一天读书的机会,以后步入社会,想读书而不能了。”同学们大都听从了我的劝告,读书极为发愤。现在,我的学生的学生都做老师了。回首往事,如果有什么成就感的话,这倒是颇为自豪的。
  我从不在颠簸的车上读书看报,这不仅仅单纯是为着保护眼睛。我一向认为,文字是神秘的,文章是圣洁的,理当对书籍充满感激,心存敬畏,虽不至于斋戒沐浴,却也不可随随便便。颠颠簸簸的旅途,断断续续的阅读,是对文字的亵渎,是对文章的羞辱!我所喜爱的阅读,静谧是自然的,最好有一杯青葱剔透的茶,从容,淡定,舒适,惬意。开卷有益,阅读的范围尽可能宽泛些,消遣、滋养,社科、自然、文艺,全然“拿来主义”。书房、床头、卫生间,阅读的快乐无处不在。娃娃学了我的模样,睡前拿一本《幼儿画报》叽哩呱啦读一气,我知道她读的是“望天书”,谁小时候不曾有这样的经历呢?看她自得其乐的架势,我会心一笑。一种满足充盈心间,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我在阅读中忘却忧伤。苦闷的时候,抽闷烟,烧掉的是心情;喝闷酒,醉掉的是理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此之谓也。不如读一卷书,沉浸其中,乐以忘忧。书籍里有着前世今生的缘。读一本好书是与一位神交已久的知己作推心置腹的畅谈,天涯变成了抵足,沟壑变成了坦途。我常常在与书中人物风云际会的时候,烦躁不安的心绪渐趋平静。那种酣畅淋漓,非明理人难以明了。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但我深信,读书可以使人接近高尚。为着不在物欲横流的“时尚”中迷失自己,读书的嗜好,还得坚持下去!
  (原载《眉山日报》)
  1.请把加着重号的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注意结构和笔画,并根据上下文推测它们的读音和含义。
  
  2.选文表面看是在写自己的“阅读之今昔”,实际是在说什么?作者有哪些理由?先从选文中勾画出来,再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可用选文的词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选文恰当地引用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请在选文中画出来,并注明出处,再请你根据在选文中的批注,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至少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在选文中详细写自己的“阅读之今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除了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外,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而使文章有理有据?请举例并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每每看到邻家的孩童拿着课外书读得津津有味……那分明是一种仇恨”,是说作者真的在仇恨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我”对学生说的话,请对这些话作简要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同意选文的下列两个观点吗?为什么?可引用别人观点,也可用自己的话来说。
  (1)好读书,但求有所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颠颠簸簸的旅途,断断续续的阅读,是对文字的亵渎,是对文章的羞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仿照选文中加粗的句子,按下面的提示续写句子,最好不再用选文中的内容。
  书籍是______________,是______,是_____________。
  读书,可以_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读书,可以__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读书,可以___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_。
  10.请从选文中选择恰当内容如例组成对联,可灵活组合,但不要用选文中引用的内容。
  例 上联:天涯变抵足下联:沟壑成坦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个人体会,谈谈你读了选文后的最大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你的同学对你说:“读书有什么意思?社会上有多少人是靠读书发财的?那些富翁有多少是认真读书的?那些学者、教授有多少是有钱的?”请用选文的观点或用你读了选文后的感受来说服他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根据选文中“我的读书始于无书可读……”一段和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从内容和主旨方面比较其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黄生借书说》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