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备战中考诗歌阅读赏析开放题例析

作者:夏 飞




  课标解读
  
  语文科目考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应突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目标的考查,具体表现为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四、鉴赏评价: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五、表达应用: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六、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其中阅读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种能力:分析能力(包括对字词句、段意、文意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还可以细分为分析句子词语结构能力,归纳概括文意、文章主旨的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包括赏析词语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等)。
  
  考点阐释
  
  近几年来,各地中学语文的考试形式与内容越来越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试题更能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题型层出不穷,题型灵活多样,特别是开放性试题的大幅度增加,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大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把语文学活了,更做到了学以致用。
  由于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在于它多方向的解题思路和多元化的正确答案,能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意识的发挥,使学生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延伸,学习生活向社会生活延伸,课内学习向课外操作延伸,有利于培养全面的现代人才。所以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命题者逐渐把诗歌鉴赏列入了考试内容,对古诗文的考查也趋向于开放型,而且题型新颖,别出心裁。例如: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荣誉,我们向“古仁人”学习应有“________”的心态(请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等。这类试题的设计,既没有脱离课本,又联系了实际生活,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缩短了文言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根据教学改革的形势和教学实践预计,诗歌鉴赏题在今后的中考试卷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成为今后中考的必然趋势。
  
  技法点拨
  
  有关诗词赏析的考查内容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划分诗句节奏、分析诗歌内容、诗词语言的理解、艺术特色赏析、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比较诗词(文)的异同。命题的文本偏重于古诗词曲,现代诗歌的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客观选择题:一种是主观填空、表述题。
  解答此类题目,除了我们平时要多读诗歌,并阅读一些有关的赏析评价文章,以开拓思路,扩展知识,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外,解题时,还需注意以下四点:一、运用选项,综合比较;二、结合背景,揣摩分析;三、品味语言,把握意蕴:四、想象意境,体验情感。
  
  典例在线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天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典例解析
  
  第(1)题是一个开放题。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带着问题,根据注解,先了解背景,总体理解诗歌内容、形象,再分析本题。“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形成对仗、互相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第(2)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也可能是诗人醉眼朦胧中的幻景。参考答案:第三联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使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解题引路
  
  从命题形式看,第1小题是选择题,为客观性试题,第2小题是简述题,为开放性主观试题。从考点来看,第1小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2小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艺术特色分析。第1小题中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是D项。第2小题要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媚。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