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至爱

作者:远 征




  “人世间爱的形式很多,内涵极其丰富,究竟什么样的爱才称得上是极致之爱呢?”
  倘若有人这样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母爱!只有母爱才称得上是极致之爱!因为母爱最无私、最彻底,最愿付出而不求回报。”
  20世纪70年代的越美战争时期,一位美国随军记者来到越南战地。有一天,他在乡间采访战事,亲眼目睹了一队美国士兵追赶一群越南村民。士兵们一边追赶,一边哇哇狂叫,一边用卡宾枪凶残地扫射。越南村民们一边猫着腰抱着头,一边拼命地往丛林里逃生。可是,他们跑不过卡宾枪的子弹,纷纷惨叫着扑倒在殷红的血泊之中。回到军营后,那个记者兴冲冲地很快便将照片冲洗出来了。他得意地跷着二郎腿,坐在案前欣赏士兵们和他共同创作的“杰作”。猛然间,他发现那些狂奔中被子弹击中的越南人的身体大多是顺着脚步的惯性往前栽倒的;唯有一个女人的姿势不是向前扑,而是往下蹲。这个女人为何与众不同?那个陶醉而亢奋的记者经过一番仔细端详和辨别后,发现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儿。如果她往前扑倒,就会压伤婴儿,往下蹲则不但压不着孩子,而且还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遮挡身后子弹的屏障。这位母亲在中弹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惯性,收住狂奔的脚步,做出保护孩子的最佳姿势——这是多么悲壮而哀婉的母爱啊!那记者的人性与良知尚未泯灭,他被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从此,他拿着这张血淋淋的照片到处发表演说和宣传。伟大的母爱使一个原本充满兽性的罪人变成了坚定的反战者。
  无独有偶。1999年8月,土耳其局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距初次强震约十一个小时后,救援人员在震中所在的伊兹米特市的一处废墟下,意外地救出了一个用单薄瘦弱之躯顶住倒塌墙壁保护幼子的伟大母亲。当时,救援人员铆足力气撅开层层砖瓦和钢筋水泥后,赫然发现一位年轻女子被一堵巨大的墙壁压住了整个身躯。在一片惊呼声中,女子吃力地抬起头,用微弱的声音告诉众人她身下还有一个三岁的幼子。救援人员立即去扒她身下的石块,她强忍巨痛挪动着血淋淋的手掌奋力协助。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藏在母体下的幼子终于被救了出来。事后,人们才得知:这位年轻的英雄母亲是在灾难降临的瞬间用身体顽强地挡住一吨重的墙壁护住孩子的。救出孩子后,束手无策的救援人员面对她身上的千钧巨石一时竟无能为力。
  血浓于水,母爱如山。在更多的时候,母爱或许只是我们衣衫上一行疏落的针线,只是我们不屑一顾的一碗生日面,甚至只是我们耳畔喋喋不休的可笑而又可恼的唠叨。然而,在我们遭受肉体或灵魂的灭顶之灾时,多少人或冷眼旁观,或漠然离去,抚慰我们伤口的总是母亲那慈爱而温暖的目光。
  (选自《文摘周刊》)
  
  赏析
  爱有很多种,亲情、爱情、友情,等等,甚至是陌生人不经意的帮助,都是一种默默的关爱。我们爱着一些人,我们也被一些人爱着。爱,深沉而浓烈、真挚而醇厚、悠远而永恒。我们不断地长大,渐渐地成熟,慢慢地老去。生活教会了我们如何爱人,赐予了我们爱的能力。爱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贵贱,然而,同样的爱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却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母爱,是写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读过很多赞颂母爱的文章,也曾一次一次地被感动。这其中也包括写动物的母爱,如《藏羚羊跪拜》中的那只怀孕的母羊下跪恳求猎人别杀它,它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幼崽。可见,母爱是多么悲壮,多么伟大啊!动物尚且有母爱,何况人类呢?而人世间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远征的《至爱》,催人泪下,让人更坚信世间最深的爱莫过于母爱。在母爱面前,其余所有的爱,都将黯然失色,因为母爱有着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至爱》一文以情动人,文章情感浓烈,真切悲壮,如一曲动人的歌谣,飘荡在耳畔,回肠荡气,感人至深。伟大的母爱竟然使一个充满兽性的侵略者,一个残暴的随军记者,找回他几乎泯灭的良知,而成为反战者;伟大而悲壮的母爱,竟使一位柔弱的母亲变得无比坚强,用瘦弱之躯抵住倒塌的巨大的墙壁,保护她三岁的幼子不被压死。这篇文章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厚而又伟大的母爱。
  (夏 飞)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