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七)
作者:齐 鲁
1.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文中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天之茫茫,日月星chén()得以运行其中;地之无yín(),花虫鸟兽得以生存其间。包容,源于人类一种理性的博爱和情感的宽恕(),她需要有一颗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的灵性的心。包容,不是气吞万里的壮举,而是一种悄( )然的思虑,一种适度的克制。
2.古诗词默写填空。(4分,每小题1分)
(1)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2),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
(4)《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
, 。”
3.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横线上仿写两组句子,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3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愁苦的悲叹;,
; ,。
4.下列句子都有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3分)
(1)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
(2)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作品优秀的重要标准。
(3)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的劳动成果。
5.学校文学社拟创办一份文学刊物《启航》,请你为这一刊物写一段创刊词,阐明刊名含义及办刊宗旨。语言要简洁生动,不超过60字。(4分)
创刊词:
6.根据下面短消息的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4分)
3月27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发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北京奥运会奖牌采用举世无双的“金镶玉”式样: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潘纳辛科竞技场,背面则是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奖牌诠释了中华民族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一次完美的“中西合璧”。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7~8题。(5分)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这首诗描写了初秋时节一场秋雨后山谷的清幽景色,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8.结合诗歌的意境,试分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表现手法。(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10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选自《捕蛇者说》)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3分)
(1)黑质而白章而:(2)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
(3)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4)更若役,复若赋更:
(5)而乡邻之生日蹙蹙: (6)又安敢毒耶 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译文:
11.第四段写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有何作用?(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15分)
人们为什么怀念路遥
李建军
岁月荏苒,流光易去,不知不觉间,又快到路遥逝世十五周年的祭日了。
十五年里,我经常听人谈起路遥,谈起这个四十二岁便赍志而殁的优秀作家。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人们念念不忘、满心感激一个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十五个年头的小说家?
路遥的作品受到读者热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写作本质上是给予性的,而不是占有性的。
海涅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当做最伟大的作家,因为,他们的写作里有着共同的东西:“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这三个名字总是并举齐称的,隐然有什么绳子把它们串在一起。他们的创作里流露出一种类似的精神:运行着永久不灭的仁慈,就像上帝的呼吸;发扬了不自矜炫的谦德,仿佛是大自然。”是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仁慈”,这些就是给予性写作的特点。而路遥的写作就属于这种充满热情和爱意的给予性写作。
事实上,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给予性的,都致力于塑造具有“给予性”精神的“美好的人物”。屠格涅夫在1860年的一次演讲中高度评价唐·吉诃德:“为自己而生,只关心自己——唐·吉诃德认为是可耻的。他把自己完全置之度外,他活着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兄弟,为了除恶务尽,为了对抗那些敌视人类的力量——巫师们、巨人们,即压迫者们。他这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他从来不考虑自己,他充满一种自我牺牲精神——请诸位认清这词的分量!——他相信真理,坚信不移,而且义无反顾。因此他才无所畏惧,坚韧不拔,才能满足于最粗劣的饭菜和最寒酸的衣服:因为他无暇顾及这些小事。他心地善良,精神伟大,为人勇敢;他那感人的虔诚并没有束缚他的自由;他毫无虚荣心,但他并不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使命,甚至对自己的体力也毫不怀疑。他经常追求同一目标,这使他的思想有点单调,头脑有点片面;他知道的东西很少,再说他也不需要知道很多东西:他只知道他的事业是什么,他活在世上为了什么,而这正是最主要的知识。”路遥笔下的许多人物,就属于唐·吉诃德的同志和盟友,同样属于富有牺牲精神的利他主义者,例如《人生》中的德顺爷爷和刘巧珍、《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卢若琴、《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田晓霞,都是这样的人。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