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企鹅的脚为什么不怕冷

作者:[英]米克·奥黑尔 王鸣阳/译




  企鹅同其他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鸟类一样,都已经适应了寒冷的气候,能够尽可能少地散失热量,保持自己身体主要部分温度在40℃左右。但是它们的脚却很难保暖,因为脚上既不长毛,也没有脂肪的防护,而且还有相对较大的面积。
  于是,企鹅通过两种机制来防止脚被冻坏。一种机制,是通过改变向双脚提供血液的动脉血管的直径来调节脚内的血液流量。当寒冷时,减少脚部的血液流量;当比较温暖时,增加血液流量。其实我们人类也有类似的机制,所以我们的手和脚在我们感到冷时会变得苍白;当觉得暖和时,则变得红润。
  此外,企鹅在其双脚的上层还有一种“逆流热交换系统”。向脚提供温暖血液的动脉血管分叉为许多动脉小血管,同时,在脚部变冷的血液又通过与这许多动脉小血管紧挨在一起的数目相同的静脉小血管流回。这样,动脉小血管内温暖血液的热量就传递给了与之紧贴的静脉小血管内的逆流冷血。结果,真正带到脚部的热量其实是很少的。
  在冬季,企鹅脚部的温度仅保持在冰点温度以上1℃~2℃,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量散失,同时也防止了脚被冻伤。鸭和鹅的脚也有类似的结构。但是,若把它们圈在温暖的室内饲养,过几个星期再把它们放回冰天雪地里,它们双脚贴地的一面就会被冻坏。这是因为它们的生理活动已经适应了温暖的环境,通向脚部的血流实际上已经被切断,此时再回到寒冷的环境,脚部的温度就会下降到冰点以下。
  企鹅的脚不会被冻坏之谜,也可以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加以说明,而且很有意思。
  氧与生物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通常是一种强烈的放热反应。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吸收和添加氧原子,要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逆反应中,当血红蛋白分子释放出氧原子时,通常会吸收同等数量的热量。然而,氧化反应和脱氧反应发生在生物体的不同部分,也就是说发生两种反应所在的分子环境不同(比如说酸度不同),整个过程的结果,则是热量的散失或增加。
  具体到南极企鹅的情形,在包括脚在内的外围冷组织中,DH值要比人类小得多。这就带来两个好处。首先,在进行脱氧反应时,企鹅的血红蛋白所吸收的热量大为减少,于是,它的双脚就不容易冻坏。第二个好处来自热力学定律。根据热力学定律,任何一种可逆反应,包括血红蛋白的氧化反应和脱氧反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进行放热反应,而不利于反方向进行的吸热反应。因此,在低温下,大多数物种都是吸收氧的反应进行得比较激烈,而不容易进行释放氧的反应。一个物种所具有的DH值如果相对来说不高不低正合适,那么这就意味着,在冷组织中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不会变高到使氧无法从血红蛋白脱离出来。
  (选自《读者》2007.22)
  
  阅读训练:
  1.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它们的双脚为何很难保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人类的手和脚为何在感到冷时会变得苍白,觉得暖和时会变得红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企鹅是通过哪两种机制来防止脚被冻坏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鸭和鹅的脚也有类似企鹅的结构,但若先把它们圈在温暖的室内饲养几个星期,再放回冰天雪地里,它们双脚贴地的一面为何会被冻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七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裴礼年设计)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