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假如屠户没带刀

作者:叶乃初




  蒲松龄的《狼》可以说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资深篇目了。尽管文中的狼被屠户用刀劈死了,但狼留给人们的似乎不仅仅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笑谈。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下狼在文中的角色定位。狼不应被视为纯自然状态下生存的一个生物品种,而应被看作是人格化了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狼与屠户二者之间的相斗则应被视为社会中存在的两种对立势力间所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较量。
  纵观二者相斗的全过程,狼的许多表现是不应被忽视的:狼善于把握“天时”跟踪屠户。狼不是选在大白天,而是选在对自己极为有利的屠户“晚归”之时。瞅准屠户这一目标之后,狼并没有急于扑上去,而是“缀行甚远”,意在弄清屠户的虚实,并给屠户造成一种心理压力。果不出狼所料,屠户十分害怕,不得已只好投下担中剩骨,好使狼停止跟踪,并以此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恐惧。可投尽了担中剩骨,狼依然是“并驱如故”,盯住屠户穷追不舍。这时屠户恐惧到了极点,情急之下不得不奔倚麦薪,暂凭这一处“地利”来与狼对抗,以保全自己。
  至此,不难看出,狼的表现相当出色:是狼处于主动地位,一路跟踪着屠户;是狼穷追不舍,迫使屠户投完剩骨,狼已经给屠户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惧,逼得屠户最后陷入到了独倚麦薪、无路可退的窘境。总之,是狼一直在控制着局势的发展。
  双方势均力敌,僵持对峙。在这种形势下,又是狼采取了临时诱敌,迂回包抄,前后夹击的谋略和战术,率先实施了新一轮的攻势。
  屠户暂时倚薪占据着有利的地形,但这种优势很快将会在狼实施谋略的过程中转为劣势。狼之所以不敢向前,就是因为屠户手中有一把难以对付的武器——刀。
  假如屠户此时手无寸铁的话,不难料到,屠户将很可能成为狼口之食、狼腹之物。幸亏屠户手中有刀。屠户最终以刀劈狼取胜,可谓是不幸中的侥幸。狼眈眈相向,与屠户僵持着,可再怎么僵持也要受到时间的限制,一旦僵持到天亮,屠户的窘境就自然解了。
  于是,在僵持的有限时间内,狼便采取“目似瞑,意暇甚”的策略来诱惑对方,以期达到“遂入,以攻其后”的目的。狼的谋略可谓聪明至极。然而,狼却忽视了屠户手中有刀。狼被劈死完全可以看作是狼之聪明的失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们往往总是习惯于看重两者相斗的结果,而不太注重相斗的过程,然而,重新审视一下过程,所获得的启示往往要比只看重结果有用得多。
  在“屠”们的人生经历中,很难说不再有遭遇到狼的情形。如果“狼”们不再出现谋略上的失误,而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优势,知己知彼,特别是提防“屠”们手中的刀,那么其结局也许就会是另一番情景了。
  因此,如果我们不囿于对狼的一贯感情倾向,如果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狼的上述行为确实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尽管狼的结局对“屠”们而言是大快人心的。
  在嘲笑狼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时候,重新审视一下狼的表现,对于“屠”们,对于我们,也都是不无益处的。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