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徐连武




  卜算子·咏梅
  [宋]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梅花总是倍受历朝历代迁客骚人的青睐,咏梅、赞梅、赏梅、爱梅之词多之又多。于是乎,在人们的意识中,梅便成为“高尚、冷傲、坚贞、纯洁”的化身,以至于先祖们把“梅”和“兰”、“竹”、“菊”并列,镶上了家家户户的门匾。
  但宋朝词人陆游的作品《卜算子·咏梅》却超越了常人的感性思维,他用拟人化的手笔,寥寥八句,却向人们打开了一个“勇士”的内心世界。朴实无雕琢,哽哽诉尽寒中苦,令人感慨万千,冷珠拂面……
  词的前两句便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暮色沉沉、风雨交织的境界。“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草草两句直白,开宗明义地交待了“梅”的“住所”和孤苦的“身世”。第一句的“断”字使人们本已孤寂的心情更增加了几分凄惨和悲煞之意,成功地渲染了背景的荒凉与惨淡。“寂寞开无主”,“开无主”是本句的关键之词,在文法上解释了“寂寞”的原因,在情感上倾诉了“身世”的孤单与无宠。紧接着的两句“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作者用递进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梅”的不幸与流离。孤苦伶仃,被视为野花的“梅”,就连爱怜有加、但心瘁不支的残阳也无力关爱她,从而被无奈地置于黑云遮天、丑霞狰狞的暮色之中,本以脆弱不堪,但却又要“更著风和雨”,单只一个“更”字就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使“梅”又遭到了“雪上加霜”的磨难,将“梅”的处境最大限度地置于坎坷、苍凉的境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独具匠心、用心良苦为后一段的升华埋下了伏笔,收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艺术效果。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在寒意未尽、百花待盛的时节,性格憨直、置身于风雨中仍冷傲倔生的“梅”,本无心于追名逐利、争宠斗艳,但仍被同类作为嫉妒攻击的“众矢之的”,谁能理解自己呢?作者借助“梅”的遭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将其与自己的怀才不遇和于世不容的待遇浑然融为一体,哀梅之不幸,叹己之无合!
  作者写到此,按常人的思维,应该突然转变“梅”的身世,使之产生戏剧性的效果,来迎合人们的心理。但,作者却执意延续其悲情。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使“梅”被暴戾和自私摧残致死,奏响了生命的绝唱。读到此,我的眼睑再也承载不住巨大怜意和同情的泪水之河的冲撞,眼泪破堤而涌。人世间,为何存在着阴影,为何灿烂的阳光不能照遍每一个角落?自私、愚昧的生灵竟然不容同类的超越和成长!“梅”,难道你竟这样悄无声息地殒灭于尘世而绝情地不留一丝留恋吗?
  正当人们沉浸于伤感之中不能自拔时,“只有香如故”,作者仅用此一句陡然升华了全文的思想。“香”代表的是一种坚强不屈、至死不渝的崇高精神。“梅”的冷傲在此,“梅”的高尚在此,“梅”的纯洁在此。本文言简意赅地对“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哲理作了诠释。
  作者通过这首词,采用低沉、哀愁的笔调哀哀诉尽了自身的坎坷与不平,同时向人们提示了以下几个哲理:一、任何事物的成功都是在坎坷与峥嵘的磨难中锤炼而成的;二、曲高则和者寡,水清则杂质离,君子往往遭受俗人的排挤;三、真正的勇士留给人世间最大的贡献乃是那种坚贞、执著的精神。
  读完全词,我仿佛仍置身于一种悲壮、雄浑的感情之中,猛然顿悟到自己被世俗逐渐侵蚀的灵魂瞬间得到了一种力量的冲击和激荡,正如孔子所说:“余音绕梁,三月不绝!”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