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巧“借”出美文
作者:王海燕
动不动。
“石头大哥,它们说得对啊,只有展现自己才能被人发现,你只是这样干等、苦等,是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
“不,小草妹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它们不甘寂寞,滚下山去,那是它们的选择,我不能这样,我如果这样,我就失去自身的价值了。”
就这样,丑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风吹不为所动,雨淋不为所挪,终于有一天,一个人走到它身旁,发现了它,拿起了它。这个人就是和氏,这块石头就成了后来的和氏璧。
创意点评:
这个寓言的寓意说明只要坚守信念,耐心等待,自己的价值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但故事嫁接在和氏璧这一著名历史形象之上,就增加了历史的内涵和奇异的色彩,这不是比重新创作一个故事的效果要好得多吗?
该文采用了拟人法,描写细腻生动,主题集中鲜明,还采用了寓言惯用的对比法、抑扬法,所以显得曲折有致,是篇成功的寓言。
三、借用典型环境
其实,典型环境也是创新作文被经常借用的元素,因为典型环境或为历史上、现实中固有的特定环境,或是被作家成功塑造出来的特殊环境,它们已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价值意义,这些现成的环境一旦被利用过来作背景,来编故事、说道理、抒情议论就省了许多笔墨,有了很大的便利。而且。每一种文学名著中的典型环境都相当丰富。如《西游记》中的典型环境就有天宫、龙宫、蟠桃园、太君炼丹炉、花果山、雷音寺、盘丝洞等,《水浒传》故事中有聚义厅、白虎堂、景阳冈、狮子楼等,《红楼梦》故事中有大观园、潇湘馆等,这些都是无须再花笔墨去描述的、现成的舞台背景,拿来即用,可供人物在其中花样翻新,构筑新的生活场景。
下面这篇佳作就是借用特定的典型环境,塑造出精彩故事的成功之例。
穿越交错时空 孙 波
我再一次回到了这里——乌衣巷。远远地就嗅到了车前草的气息,这些草长在墙根、井边、后院,有时也偷偷长在床下潮湿的角落。我循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立在巷口斑驳的朱漆大门前,门前的麻石、青砖、朽木、青苔散发的车前草的气味愈发让我觉得熟悉。我看着巷口左边第一间房子、第二间房子、右边和前面的灰瓦房,我记得当年每一间房子的模样。
门“吱呀呀”响了,竟如此耳熟,让我恍然以为那是我多年前推开的。
鲜艳的朱漆大门、红顶绸子的轿子挤得乌衣巷容不得一个布衣经过。“王家老爷子的五十大寿……”只见那半掩的朱漆大门之后一片绸子所特有的熠熠光彩晃动着。堂前受不住这热闹的燕子扑闪着飞过,只留下一个空空的巢……
我跨过高高的门槛——这曾被跨越千百次的凡人望而生畏的槛儿。东座院里住着三两户人家,东拼西接的房子已经看不出这曾是一个多么显赫的世家所拥有的院落。西座院里已堆满了杂物,成了一个露天的仓库。看着那精致的雕花抄手游廊上深深的鞭痕,我已忆不起这些痕迹背后曾有过怎样的故事了。
“啪——”长长的鞭子没有打着偷了二两银子的小丫头,不知抽到了什么。“严管家饶命,再不偷了……”“王家还没落魄到让你抄家的地步。打——”哭声、骂声,堂前惊飞的燕子落下一两片羽毛……
“你是谁?你我谁呀?”屋里出来一个胳膊上套着红袖章的大妈,不知是这房子的第几任房主。我没有回答。“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我仍然没有回答。
“你是谁?你找谁呀?”黄发垂髫的小儿抚着怀里羽毛未干的小燕子问我,不待我回答又自顾着说:“王家的人都搬走啦。娘——”趿着不合脚的鞋子往屋里跑去……
我注视着房顶瓦缝间随风飘摆的杂草,也不知堂前那只巢是否还是从前在唐风宋雨中摇摆着的那一个。历史留下的怎么会只有麻石与青苔?四方的院子、四方的天空,依稀中,这些房子在当年的油灯下轻轻摇晃,
我果然又一次听到“吱呀呀”的关门声,似乎有一小块红漆从上面剥落下来。我轻轻地来,轻轻地去,没有脚步声。我总是被认为是一个敲错了门的、人,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抑或是一个推销袜子、挂历一类小商品的人,总是与你们擦肩而过……
创意点评:
这是一篇十分别致的想象作文,让神秘的叙述主体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唐时刘禹锡笔下《乌衣巷》一诗的情景之中。车前草的香味、青石板的潮湿,使所描绘的情景产生了质感。然而,这个神秘人物又依稀记起四,百年前王导、谢安盛极一时的朱漆大门。忽而,画面又回到现代,让神秘人物面对戴红袖章的大妈……
古往今来、历史现实、唐风宋雨,数千年的沧桑画面在神秘人物眼前闪烁交替。于是,那沉重的历史沧桑感、苍凉感便油然而生,物是人非的落寞感被渲染到了极致。那么,神秘的叙述主体到底是谁呢?留下一个谜。
本文其实使用了情境还原法、蒙太奇法来组接故事,借用了《乌衣巷》一诗中的意境,大获成功,艺术地凸显了主题。
四、借用文学艺术形式
借用文学艺术形式或其他某种体裁来进行想象作文,也是“借”的重要方面。这种写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极不谐调的对立感,是将某些形式借用而来,装入想象的内容,所以,用这种方法所写的文章,侦探小说不是真正的侦探故事,武侠小说也没有武侠的内容,历史传记也不是真正的人物传记。它往往让固有的形式外壳与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奇异地混为一体,产生怪异的、不协调的、荒诞不经的感觉,从而显出幽默感和讽刺性来,有的甚至有令人捧腹的奇效。
下面这篇例文就有这个特点:
初三·六群侠传 张丽妮
上课铃响起。师父Mr.谢手提密码箱,施展凌波微步,轻轻飘入初三·六班,神色凝然。众徒弟遂骚动起来。
“孩儿们,”师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马上就要下山去对付那姓中名考的太魔头了,为了助你们一臂之力,我决定把我曾曾曾师祖金毛狮王谢逊的独门绝技传授给你们,望你们勤加练习。”
只见谢师父脱下“金利来”,手持威震武林的粉笔剑,以行云流水之姿在黑板上挥洒。不出一盏茶的时间,黑板上就堆满了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抛物线等诸多怪异招法,师父挽了个剑花,收式站定。
众徒弟望“板”兴叹,暗自佩服师父功力深厚,连黑板都被其内力震出条条裂痕,教室里鸦雀无声。师父背着手,施展轻功在教室里飘来飘去:“尔等此行甚是凶险,且莫说中考那魔头功力难测,单是他手下的三大门徒,个个都极难对付。”师父酝酿了一下情绪,见台下众弟子面无人色、嘴唇发紫。少数已出现痉挛状,便继续往下讲:“他的大弟子名叫语文,据传智商180,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智力题战术精纯:二弟子英语,长得娇美动人,却会一种元人可解的咒语,念得你脑袋发麻,产生幻觉;三徒弟数学更是阴险毒辣,他的大名今江湖人闻风丧胆,外号‘杀人不见血’。其易容术更是出神入化,常乔装成你的亲朋好友,让你防不胜防。唉,我真是替你们捏一把汗啊!”
话音未落,只听得下面哭声四起。师父顿感不悦,心想好男儿流血不流泪,怎么随便哭哭啼啼起来,于是叫出一名弟子询问。只见那弟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师父,我不是怕那魔头,我是怕以后再也见不到您老人家了啊!”Mr.谢感动万分。执袖欲泣,忽又想起金利来价格不菲,只好作罢。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终于到了弟子们下山除魔的前一天。为了给众弟子饯行,谢师父带大家到王胖子火锅城小撮了一顿,吃到伤心处,不禁泪湿衣襟。
好在名师终究出高徒,工夫不负有心人。初三·六班的弟子们于公元二零零八年六月十三日将武林恶霸“中考”一举歼灭,成为江湖上万古流传的一段佳话。
据徒弟们说,当时一想到师父在王胖子火锅城的那番盛情,顿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所以终于能够轻松取胜。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创意点评:
这是一篇搞笑版想象作文,将武侠小说的写作套路借来。描述中考前的紧张战斗,令人喷饭。特别是作者以标准的武侠小说的一招一式来刻画为师的行为表现,将中考“魔头”描绘得神乎其神,从而烘托出中考艰深莫测、令人生畏的特性。
作者对武侠小说的写作特色颇有把握,所以,对这种形式的借用十分精彩,呈现出浓重的“侠”味,是一篇富有创意的出色作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