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期


花气清香 沁人心脾

作者:陈国伟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邓小平),是中国新文学奠基人之一。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当然,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以《女神》为代表)和历史剧(以《屈原》为代表),但散文也写得漂亮。《山茶花》是他1925年写的《小品六章》中的一章,这篇小品散文,写得很优美,很有情趣。
  《山茶花》共八个自然段,每段都只有一句话,也就是说,全部是独句段。
  第一段:“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写的是采花。三种花,用了三个不同的量词“串”、“簇”、“枝”,既是写实,极为贴切,而又富有变化,显得活泼多姿;而“山茶”是“蓓蕾着的”,为下文花开,漾出清香作了铺垫,用笔奇巧。
  第二段:“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写的是插花。用双音词“投插”,不仅加强了语句的节奏感,而且更有韵味;插在壶里,挂在壁间,和插在花瓶里,摆在桌子上不同,那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情调,既是写实,又别有一番情趣。
  第三段:“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用词色彩感很强,“鲜红”、“嫩黄”、“浓碧”,涂染得色彩缤纷,明艳夺目,实在有种“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风味”。紧接着第四段:“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由花写到壶,构成了一个审美整体,给人带来了对一幅静物写生的审美愉悦,这里以“苔衣深厚的岩骨”比喻铁壶,抹去了人工造型的痕迹,赋予了天然美的属性,更令人赏心悦目了。这两段是写赏花。
  第五段:“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里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写得很有意境,氛围气很足,一个“漾”字,写尽了“花气清香充斗室,沁人心脾醉难眠”的优雅环境和深浓意趣。
  第六段:“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以设问出笔,顿起波澜,为下文蓄势。接着第七段:“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直接揭出谜底,解开疑问,以特写的镜头,推出四朵盛开的山茶花,点了题。最后第八段:“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面对这“良辰美景”,呼吸着这醉人的芳香,感受着这自然赐予的美,终于情不自禁地盛赞这山茶了,是它激活了秋的生气,给秋注进了活力,让我们在壶里、在室里看到了秋光、秋色,这难道不是花神把秋植在壶里,植到室里了吗?——这里染上了清秋的景色了,弥漫着浓浓的秋意了!一个“活”字,不但写出了山茶花给“铁壶”给“小小的一室”带来的盎然秋意,如诗、如画,令人如醉、如痴,而且写尽了作者沉醉其间,领略这无限生机的快乐、满足的情趣。这三段是赞花。
  全文由采花到插花到赏花再到赞花,文脉清晰,意脉自然,结构缜密,语言清丽而韵味深浓。这实在是一篇值得反复吟咏,仔细品味的美文!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