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期


再读《采莲曲》

作者:牧 言




  初次听朱湘的《采莲曲》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电视节目还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因此,收听广播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就是我比较喜欢的节目,这让我与《采莲曲》不期而遇了。
  记得那是七月的一个下午,正是“莲叶何田田”的季节,当我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阅读与欣赏”栏目时,一阵清爽的音乐扑面而来,伴随着女播音员圆润优美的嗓音,我第一次领略到了《采莲曲》的美妙与绮丽……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即刻,我被这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语句吸引住了:多么逼真的描写,多么丰富的想象,人们常喜欢把人比作荷花,诗人却把荷花比作人,究竟是荷花比人艳,还是人比荷花美……我凝神屏息,细细品味起来。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静呀不染尘埃……”这不正是对莲的传神入画的工笔描绘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对于莲的赞誉不胜枚举,但在我看来,除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外,还有比朱湘的《采莲曲》更优美更形象的吗?如果说《爱莲说》是对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贵品质的正面刻画,那么《采莲曲》则是对莲楚楚动人、圣洁无私的侧面烘托。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你听,诗人用含蓄细腻的笔触,将采莲女萌生的爱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尤其那一波三涌的“呀”又好似撩动心弦的巧手,让人禁不住要向心中的情人坦露心扉,可话到嘴边又觉无法说出口,只有默默地将它埋藏在心中。
  暮色将至,当采莲女就要离去时,诗人又写道:“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小船飘逝,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留下几缕时隐时现的歌声,更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除此之外,整首诗用的十分讲究,一组诗一个韵脚,增加了诗的节奏感,造成了起伏跌宕的效果。同时,诗的行式、句式也很注意形式美,句与句之间除了退两格自立的二字一行外,彼此间都不是由同一格式展开,而是隔行后退一格起行,使全诗给人一种结构美、建筑美。所有这些无疑对构成全诗的韵律特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欣赏朱湘的《采莲曲》,就如同欣赏一首流畅、舒朗的音乐,又恰似欣赏一幅亲切宜人的画卷,让人倍感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只可惜当时年纪还小,不能真正领会诗人的真实感受(即使现在也未必能理解透彻)。后来上学、工作、成家,步入人生轨迹,便无暇顾及什么新诗旧诗的,渐渐地将它在记忆中模糊了。日前借到一本《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偶然翻到这首诗,便又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总觉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共享,因此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以飨与我志趣相投的朋友。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