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2期


[赏析]

作者:寇彦敏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只讲了变戏法的故事,看来毫无评论褒贬的痕迹,写来仿佛只是助茶兴,解闲愁,别无其他深意。但读完之后,却又隐隐约约觉得其中有点意思:“Huazaa!Huazaa!”用注音符号四次重复抛钱的声音,如此突出,用意何在?读者自然会感觉到:“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这句俗语的真意早已与“戏法”无关而用以指人事了。作者把这么一句话放在全篇总结的位置,暗指什么?标题居然是“现代史”,与文章内容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果真要写一部《现代史》,区区千字怎能了得?而且作者在文末又加一句,“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还是要让读者琢磨这个题目,可见其用心良苦。但是,仅就这几个问题去探究,一下子仍无法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
  那么,理解这篇文章的突破口在哪里呢?——时代背景。我们有必要弄清文章的时代背景,设身处地地想到鲁迅生活、写作的环境,方可解开其中之谜。
  本文写于1933年。30年代初期,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风云激荡,国民党统治集团惶惶不安,方寸大乱。蒋介石、汪精卫之流今天你下台,明天他上台,一个个力图稳住阵脚,加强统治。这些人不管谁上台,总是一方面加紧“剿共”,一方面耍一套老把戏,即横征暴敛,变着法子要钱。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再揣摩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也就不难了。
  中国现代史的核心是什么?要钱!玩了把戏,要钱;两人搭档一唱一和,要钱;抓住了人们的同情心后,又要钱;“严肃而悲衷”地说这说那——还是要钱!今天连蒙带骗要了钱,“过了些时,就又来这一套”——国民党统治集团愚弄人民,榨取人民钱财的勾当永远干不完!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这种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他的杂文曾招来各种各样的反对,但“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地把他的思想和感情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 (瞿秋白语)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目光的尖锐、透彻,笔法的含蓄、犀利!这样的表白不正像一支利箭一下就射中了敌人的要害吗?鲁迅作为伟大的战士,他对待敌人是毫不留情的。正像毛泽东所指出:“他用他那一枝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他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他对反动腐朽敌人的罪恶行径,决不妥协,决不宽恕,而这种不妥协不宽恕,又往往表现为居高临下、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气度,形成了他冷峻、幽默、在嘲讽中显出智慧和力量的独特的战斗风格,这是“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
  (河北 寇彦敏)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