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3期
模拟试题(二)
作者:寇彦敏
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把选用人才的任务交给你,尽可放手去办,不要谦让。
B.现在挑选你并把任务交给你,尽可放手去办,不要轻易让步。
C.现在把选用人才的任务交给你,尽可放手去办,不要轻易让步。
D.现在挑选你并把任务交给你,尽可放手去办,不可谦让。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蔡兴宗秉性刚直,多次触怒孝武帝的一组是( )
①亲故莫敢往,兴宗独临哭尽哀。
②上欲因以射雉,兴宗正色(规谏)。
③(孝宗)敕左右文武呼称万岁,(兴宗)独不呼。
④兴宗至,躬身收殡,致丧还豫章旧墓。
⑤兴宗时在直,请急,诣朗别。
⑥坐属疾多日,白衣领职。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2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僧绰因是文帝亲信而被诛杀后,僧绰的亲戚故旧都不敢前往吊唁,唯有兴宗,不怕触怒孝武帝而前往祭奠尽礼。
B.孝武帝即位后,十分看重兴宗,委以选拔人才的重任,只是兴宗秉性刚直,不善协调入际关系,无法为朝廷办好选贤举能的事,使孝武帝很失望。
C.兴宗奉旨前去安抚广陵,兴宗的好友范义因参与叛乱而被诛杀,兴宗出于朋友道义亲自前往收殓,孝武帝深受感动,对诛杀范义一事觉得十分内疚。
D.兴宗秉性刚直,不畏权贵,常常批评朝政得失,多次触怒孝武帝,加上长期卧病,终被免官。
三、科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
大约五亿三千万年前的一天,一股意外涌来的泥沙把滇中海域浅海区中大量的动物埋在下面。由于迅速地与外界隔绝,致使大量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生物没有腐烂,在泥沙中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些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泥沙中经过几亿年而最终成为化石,随着地壳运动,这座难得的古生物宝库被抬升到云南澄江帽天山。
澄江化石群异常珍贵。一般情况下,寒武纪的许多无脊椎动物若无特殊的埋葬条件,不会变成化石。而在澄江它们不仅成为化石,而且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澄江化石的完整性解开了一些长久令人费解的“化石谜”。例如早在100年前发现的奇虾的“脚’化石就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节肢动物的尾巴,而奇虾的“嘴巴”化石则被认为是水母,而且荒唐地被单独“立户”取了名称。澄江奇虾化石的发现纠正了把奇虾的肢体当物种的“历史错案”。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寒武纪比我们较熟悉的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早四亿年。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了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194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时间间隔有一亿一千万年,两个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难以在实物上得到证明。澄江动物化石群正好处在以上两个化石群时间跨度上的中间,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10.使一些在其它地区“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澄江“最终成为化石”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 )
A.这些动物在澄江地区埋藏于泥沙中的时间长——五亿三千万年。
B.这些动物在被泥沙埋藏的瞬间与外界迅速隔绝。
c.这些动物原来生活在海域的浅海区中,容易被泥沙埋藏。
D.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没有腐烂的动物由于地壳的运动而被抬升。
11.联系澄江奇虾化石的特点,对造成奇虾化石“历史错案”的最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百多年前发现奇虾化石时,古生物化石研究技术不够先进,难以认清其实质。
B.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的形态与某些物种形态极其相似,科学家们以貌定论。
c.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都是奇虾的局部而不是整体,难以从整体判定。
D.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化石谜”影响了科学家对奇虾化石的准确判定。
12.“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说其“重要”的一个具体依据是( )
A.澄江动物化石群所处的时期正好在前寒武纪末期与寒武纪中期的时间跨度的中间。
B.澄江动物化石证明了由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到布尔吉斯动物化石两个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C.澄江动物化石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D.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寒武纪比侏罗纪早四亿年,更有研究价值。
13.对全文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在古生物进化研究方面具有其它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
B.澄江动物化石由于具有特殊的原因,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完整性。
C.澄江动物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我国对古生物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D.澄江动物化石是目前世界上稀有的化石宝库。
四、社科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
抢救“陈景润精神”
那个一辈子只算出一道题目,而其他题目都算得一塌糊涂的人去了。那是一个以数学为粮食,以演算为空气的人。他生来只属于这一道题目。他把整个世界简化成了这一道题目。这个人肯定算不出副教授等于副处长等于副县长,还可以等于三室一厅。这个智商最高的人其实成了最傻最简单的人。以上的句子,摘自《美文》月刊上《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家》一文,作者路也在文末异峰突起,不落俗套:“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家?我想,也许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随便抓出一个人来,都会是一个不错的数学家:唯独陈景润不是。”
我不假思考,就完全明白了路也笔下之人会是谁。
这个“谁”的身上,窃以为依然还有我们未读懂的内容,这内容于国于民,似乎还不可或缺。
陈景润先生作古,确已有些时日了,但陈景润精神似乎也随着“作古”了。
陈景润多像一片林间早衰的叶子啊,十分突兀却又自然地脱离了树茎,非常轻非常轻地飘摇翻卷几下,搅动了几下热空气,便无声地跌入土地,溶入苍茫……
对他的离别,又能表现出多少离情呢,今日人间?
然而,或许世人忘却了,作为一颗曾经红得发紫的“知识星”,确是曾经火红过。其时,中国出了个陈景润,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为长期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臭老九”平了反,昭了雪,扬了眉,吐了气。即令今日红极一流的歌星、影星,若论“星质”,我也以为极少有哪一位敢于挺身而出,与之试比肩的。
商潮毫不客气地卷压神州大地之后,依然铁心端坐在据说已是高楼深院的高等数学工作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1+2”的陈先生,当然就不可能那么风光了,这只能怪在世俗的眼里“1+2”不值钱。
不值钱的东西里,果真包括“1+2”吗?
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能否存在,完全依赖于其人是否具有长青的追求精神,追求的品格又决定了精神家园的水准层次,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