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4期


附庸风雅

作者:郭 彦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朋友的段子,讲的是一个著名诗人评价另一个现在已经有名气的更年轻一辈的女诗人。别人问,这人以前是干什么的?著名诗人一愣,继而不屑地说,她?以前不过是和我们一起伙着写诗的。诗歌很崇高,著名诗人语言也很吝啬,这个年轻的女诗人哪怕是自己独立创作写诗,著名诗人也不能轻而易举就呼了这些无名小辈为诗人,而只能是——伙着一起写诗的。伙着写诗,有点像伙着做生意开饭馆,自然我们是主体,股份要在51%以上。也就是说我们是老大,你是附庸。
  附庸这意思真是糟糕透顶。它意味着没有主见,没有思想,追随盲从,不懂装懂,滑稽可笑。诸如此类。
  但反过来一想,只要一谈附庸,基本上附庸的都是好东西的呀!而谓附庸风雅,风雅就是好东西。被什么感召或吸引,我们可以叫它为向善或者追求光明。比如某人肚子里没墨水,他要把自己装得很文化的样子,这至少比“我没文化我怕谁”的痞子要好。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不是坏事。再比如那个曾经是无名小辈的诗人,因为伙着写诗而成了一个有名的诗人,也说明附庸还是可以成才的,或者说一种风雅就是被无数的人附庸出来的。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比如环保,现在还是极少数人关心并身体力行的事情,所以它很前卫。就像有人说,呀!环保是个好主意!环保真是很时尚。但要从路线方针政策上去号召全国妇女联合起来,为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防止全球变暖等问题做出贡献,怕是解决不了问题。要让她们去修建污水处理厂或看到可可西里为保护藏羚羊而和盗猎分子殊死搏斗也不现实。怎么办?如果我们能让女人像附庸时尚那样附庸环保或者干脆就把环保变成时尚,我们的环保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比如昨天,我就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我告诉一个对绿树山野充满幻想的自以为是的女人,不要抽烟,否则你的形象不是很前卫而是很底层;不要乱用塑料袋,否则你的生活并不因此显得很精致而是很贪婪;不要穿裘皮大衣,否则你并不因此显得很成功而是很残忍;不要浪费水,否则你并不显得爱卫生而是很自私。用过的打印纸翻一面还可以再用,中午到办公室可自带碗筷,不要把自己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变成一把沉重的斧头砍向你心中的森林。
  这个自以为是的女人就是我。我从今天开始把用过的电池交给我的儿子,然后由他交给需要交给的部门。我儿子这代入骨子里就是环保分子,他们开始接受环保教育的时间几乎和接受语言训练同步;而我们从20岁以后接受环保,如同20岁以后才开始扫盲,对环保细节的处理只有意识,没有下意识,只有自觉,没有不自觉。这样我们就不断地需要被高尚的或者是有益的意识所提示和引导,它需要所有的时尚和潮流制造商(包括媒体和时尚工厂)一起站出来充当这样的角色。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技巧。甚至你通过这样的角色塑造赢得了丰厚的利润,我们作为环保概念的消费者也心甘情愿,就算为这个世界交纳了我们该交纳的税金或罚金——直到我们的行为变成一种下意识而不再是一种时尚。
  (摘自2001年第9期《舞台与人生》)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