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5期


古诗词鉴赏摭谈

作者:陈绍平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的阅读和鉴赏备受人们的关注,诗词鉴赏题已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考题由客观到主观,考点涉及到词句含义的理解、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判断、意境风格的体会、情感倾向的评价等方面。诗词鉴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感受形象,把握内容主旨
  
  古语云:诗言志。诗歌自古以来就是用来抒写情志的,而抒情写志又通常借助典型景物和具体鲜明的形象来完成。因而我们在进行诗词鉴赏时首先必须透过诗歌的语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淀和审美习惯等去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由景物人事等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从而初步体味出诗人蕴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请看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吟哦此诗,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冥冥暮色,烟雨笼罩着的楚江边,诗人正和挚友依依惜别。友人的船东去了,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诗人依依惜别的眼眸中。江面上那漂泊着的船帆,那着雨的飞鸟显得多么迟重、缓慢。诗人极目远望海门——朋友此行的目的地,所见只是一片迷蒙,唯有远处栖身于雨幕之中的江边树木在苍茫暮色中显出淡淡的黑影。猛然,一阵令人肠断的钟声传人耳鼓,撞击着诗人的心弦,诗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落如雨。诗人通过这幅富有情感的立体画面,营造出浓重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发了凄戚怅惘之情。
  我们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就可以居高临下,准确而深入地理解诗中词句的含义了。如诗中“浦树远含滋”的“滋”,有人释为“滋润”,似可商榷。“滋润”的树木与诗中的空寂黯淡的氛围很不协调,与诗人沉重凄戚的心情也不吻合,而且时已黄昏,烟雨迷蒙,再加上树在远处,此时不可能看到远处江边树木的“滋润”。其实,此处的“滋”本作“兹”,“黑”的意思。远处江边树木呈黑魃魃状才与诗中意境和谐统一。
  
  二、领悟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诗歌的主题常常借助意境来表达。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为了形成一个意境,往往需要若干个意象来组合。意象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物象。意境好比是一座完美的建筑,意象则是构成这一建筑的砖石。所以人们鉴赏诗歌先要理解局部意象,疏理片断情感,然后再把这些局部或片断的情感串合起来进而借助想象,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理解和体会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请看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歌描写的是江南梅雨之夜诗人候客来访的情景:室外,“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室内,一灯如豆,诗人正枯坐在棋桌旁静候约客。他翘首以盼,凝神谛听,他是多么渴望听到约客的脚步声,然而不绝于耳的依旧是那雨声和蛙声。雨声、蛙声的意象,不仅交代了环境、渲染了气氛,更反衬了室内的静寂,隐隐地传达出诗人的失望:也许正是这雨使客人无法赴约,而这蛙声也更使人心烦意乱。灯芯已经很长了,约客却久候不至,百无聊赖之际,诗人拿起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震落了欲坠的灯花。“孤灯独坐”,“闲敲棋子”,这一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寂寞无聊的心情。全诗只是写了诗人候客的情形,对其心绪不著一字,但仔细领悟诗中意境,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情。
  
  三、分析手法,领会艺术特色
  
  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常要借助比兴、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对比、象征、烘托和渲染铺陈等手法来表现,但最基本的手法是形象描述、直抒胸臆、用典寓意等。
  形象描述即借所描述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来表情达意,通常有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形式。而直抒胸臆则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地抒发出来。如前面韦诗的前三联,诗人通过烟雨暮色之中的重帆、迟鸟、海门、浦树、钟声的铺写渲染,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暮雨江边送友图。在这里诗人并未借用惜别惆怅之类的言辞,但他描画的这幅富有特征的图景却十分有力地表现了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对这次分别的怅恨。这就是寓情于景。然而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有的诗人善于在诗中运用人们熟知易懂的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如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就以善用典故著称。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就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拓跋焘、廉颇等典故,赞扬了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抗敌业绩,批评了南宋当政者仓猝北伐的冒险行为,抒发了自己抗金救国的热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悲愤。这首词即是活用典故的范例。
  
  四、咀嚼字词,品味诗歌语言
  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诗人写作时总是选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词句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大凡有成就的诗人无不在炼字铸词锤句上下功夫。我们鉴赏诗歌时就应对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细细品味,领会其中的意蕴。请看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写了诗人走访友人李凝未遇的事,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两句诗乍一看似有悖情理:“鸟宿池边树”,诗人夜晚如何能见?细一想,方能悟出诗人构思之妙,用心之苦。月白风清,万籁俱寂,僧人“笃笃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惊动了树上的宿鸟。鸟儿惊叫着扑打着翅膀从巢中飞出,而后又栖宿在巢里了。这些声响又进一步衬托了月下幽居的宁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句中的“敲”字比“推”字更合情理,还有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并且“敲”字是开口音,比“推”字发音更响亮,品之令人回味无穷。
  中国诗词数量繁多,各有胜长,它们有的旨趣高远,有的用字传神,有的雄浑磅礴,有的委婉动人,不一而足,但其感人之处往往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我们在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时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体味,以期全面深入地理解诗词。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