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5期
角度的转换与艺术的重复
作者:袁昌文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能几时?
读完这首《采桑子》,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江边的楼台上,一个年轻的女子依栏远眺,思念她那远去的爱人。月光如水,夜色如梦,引起她无限的情思。她爱他,也怨恨他时常外出,别时多,相聚少。月亮从东到西,她在江楼上盼望;月亮从圆到缺,她仍在江楼上等待。真是夜夜盼君不见君,月月盼归不见归。缠绵的思念和深深的离愁,像月光弥漫在字里行间。
这首词比喻贴切,构思精巧,寓情于月中,既明白如话,又不浅露。同是一个月亮,“不似”与“却似”的比喻,都非常得当。女主人公站在江边的楼上,看见天上的月亮,水中的月亮,自然就会从月联想到“君”,又从“君”联想到月,以月喻君,以君喻月。词在艺术上的巧妙处恰在于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写:先是“恨君不似江楼月”,和“我”“只有相随无别离”;后又“恨君却似江楼月”,什么时候才和我团圆呢?为什么同一个江楼月,“不似”与“却似”都“恨”呢?因为以月喻君的比喻点不同,从而形成了角度的不同。两个不同的角度,产生了同一种艺术效果,烘托了女主人思念之苦、离愁之深。这种变化的写法,使构思出新,诗意无穷,这在写离愁的古诗词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重复之中不见重复。从表面上看,一、二两节变化不大,然而比喻点的差异和角度的不同,使我们并不感到重复。每节的二、三行,表面上诗句重复,然而正是这样的重复,才有力地强调和表现了主人公真挚而深切的感情。简单的重复,是艺术的贫乏,精妙的重复,则是艺术的丰富。因为精妙的重复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吕本中的这首《采桑子》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