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5期


(一)万年青的裁决(节选)

作者:张承志




  (1)前些天听到一句新闻:旷日持久的日本教科书诉讼[注]以原告败诉结束了。我马上想起了那盆翠绿的万年青。
  (2)那盆万年青,我想是由我代表中国人赠送给那老人的。在外国,我专程拜访一个人,而且见到后表示并无他意,仅仅想向他表示尊敬,然后就告辞的经历,唯此一次。
  (3)那老人惊人的瘦弱,在一米五左右的瘦小骨架中,隔着衣服觉得他身上没有一点肌肉。我不祥地感觉到,他不会再活很久了。我不愿再看他那真正是骨瘦如柴的形容,只把刚刚从花店里买来的万年青送过去,(讲解了一些中国人过这种盆栽)常青植物的观点。喝过一盏茶后我告辞了。我想除了我大概没有谁这样做,但我一定要这样做,让孤身苦斗的斗争者多感受一点儿温暖,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4)这桩案子耗日持久,官司打了约30年。真正惊人的,我觉得尚不是家永三郎的勇气和学识,而是日本政府的寸土不让的顽强。已经是天下人人皆知的侵略,已经是常识,但日本政府坚决要把它在课本上改掉——事实上就是改掉了,今天日本中学生在学校学着的现代史是:他们的前辈曾经“发展”到中国和半个亚洲。此事在80年代初曾酝酿成以韩国为首,席卷了香港、新加坡、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对日声讨的风暴。
  (5)风暴过去,时代也过去了。但最初站在正义的基石上向着强大的国家机器宣战的家永三郎,却被判败诉。事情由于结束在今天,这结束悄无声息。依照法律给予的可能性,家永老人大概还会继续奋斗下去直至去世,但我从这无声的结束中感到一种不正义。时代和人们对“义举”的冷漠,比什么残酷的判决都可怕。
  (6)这时,我想起了那年我送他的万年青。(无论那盆植物健在与否,)今天我都特别觉得那一天自己做得正确。
  (7)浪迹天下,人会走过许多有缘份的和没有缘份的地方。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与日本有什么缘份,因为我们穷国人与它的关系是打工者与雇主的关系。这关系中只有钱,而谈不上情。但是也不应该虚无地否定一切。日本其地也有家永三郎那样的人,这又使人尊重甚至感动。
  (8)(那盆万年青非常结实,)叶片鲜绿肥嫩,枝干又粗又硬,阳光照过去以后,它闪烁着耀眼的绿色光芒,满是生命的质感。
  (9)我想,它纵使渺小但多少表达了一份意义。一盆常青植物的裁决也许比公堂的法律形式更有力。在那种(不说出口(不说出口))的阴暗心理中,他们在等着家永三郎死。说透了就是这么一句话。拖了30年,老人已是八旬,这阴森森的念头不是没有道理。家永老人对此没有说过一句。但是,那一天我作为一个陌生的中国人送去了一盆万年青,他会感到这植物在平衡着那阴沉念头吗?
  (10)重要的是,不管世道怎样,正义仍会像常青的生命一样不断生长——这才是真理,这才是世界的无价之宝。
  1993年6月
  
  [注]:日本政府审定中学教科书时,把对中国等国的“侵略”一词,改为“进入”。东京教育大学家永三郎教授愤于天理,毅然辞去教授之职,勇敢地挑起了诉讼。
  1.文中(3)段“讲解了一些中国人对这种盆栽常青植物的观点”一句中,“观点”指什么样的看法?“我”为什么送给家永三郎一盆万年青?
  2.(9)段“在那种不说出口(说不出口)的阴暗心理中”句中,“不说出口”和“说不出口”哪个词语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3.(6)段中写到“无论那盆植物健在与否”,(8)段又说“那盆万年青非常结实……”,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3)段写家永三郎“惊人的瘦弱”,是为了说明下文的“他不会再活很久了”,更重要的是反衬他的勇气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也折射出那些“阴森森的念头”对老人的摧残。
  B.“日本政府的寸土不让的顽强”一句中,“寸土不让的顽强”是反语,褒词贬用,写出作者对日本政府拒不承认侵略历史的顽固立场的愤慨。
  C.80年代,曾经遭受过战争灾难的亚洲各国掀起声讨日本的风暴,现在家永三郎败诉,却结束得悄无声息,前后对比写出作者对人们淡忘历史的悲哀和无奈。
  D.文章采用倒叙结构,以回忆在日本的经历为线索,将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融合在一起。
  E.文章采用象征手法,使得感情含蓄凝重;很多地方又直抒胸臆,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现实的忧思和愤慨。
  (拟题:刘增乐)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