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道古说今社稷坛
作者:戴凤春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心游万仞,精鹜八极”,以社稷坛为由头,驰骋思古之幽情。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充满神秘气氛的祭地典礼;会见脚穿芒鞋,头戴高冠,在莽莽苍苍风声如吼的大地上吟咏的伟大诗人;领略地球演进的历史,阅读先民胼手胝足开垦大地的记录;重温古代文明的发展演变及充溢神秘思想却又包含真理光芒的古代哲学;熟悉包含着辛酸的关于泥土的动人故事,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而自豪。读着这篇散文,“凭着思想和感情的羽翼,我们尽可去会一会古人,见一见来者,……上溯历史的河流,看见古代的诗人、农民、思想家、志士,看他们的举动,听他们的声音,然后又穿过历史的隧洞,回到阳光灿烂的现实”。豪不夸张地说,一篇《社稷坛抒情》展现给我们的不啻是一轴浓缩了的中国历史画卷,让我们长知识,开眼界。
但仅仅内容丰富,并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好文章还需要巧妙的构思。《社稷坛抒情》一文构思就很巧妙,作者将众多材料统一于对历史的思索,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探究之中。散文首先从社稷坛的作用谈起,在描摹其形象中将文章引入到中国古人的天地崇拜。于是连类而及泰山、长城、西湖、古刹、平原、沙漠……一切令人“感情(思古之情)发酵”的去处,突出社稷坛——它代表的是大地,人类的母亲。由此自然联想到古代诗人对自然之谜的探索,而大地不仅是自然的杰作,也是劳动者血汗的结晶,人民的辛劳,人民的痛苦,人民的斗争,人民的希望无一不与大地相关联。于是又写到探索自然的结果,古代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及由此引发的风俗。就是这种历史的积淀铸造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作者一边用平实自然、亲切活泼的语言说古道今,一边又画龙点睛地插入精当的议论和抒情,使读者一边随作者重温中华民族史,一边感受“做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子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回事!做今天的中国的一个儿女是多么值得快慰的一回事”的浓浓爱国情。
仅有贯穿材料的红线依然不能完全成就一篇好文章。《社稷坛抒情》一文在材料的组合安排上也是颇具匠心的。在选材上,作者始终紧紧围绕社稷坛选择相关的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核心,材料既向历史的深广层面展开,又时时朝向这一核心;在材料组织上,作者把众多材料分别归类,形成祭祀与探索、经济、文化、民俗四大板块,这样就使众多材料组成了一支秩序井然的军队,为一个战斗目标服务。而更妙的是,这四大板块的衔接过渡又是那么自然,了无痕迹,使全文浑然一体。
读着这样的散文,确实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注:《社稷坛抒情》一文见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