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真挚清幽的白话美文

作者:寇彦敏




  “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朱自清在《<背影>序》中说:“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在这“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来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阵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带来了一些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来自清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冬天》是一篇抒情散文,题目叫“冬天”,首先是因为记的都是在冬天里发生的事情,同时又借“冬天”来反衬春天般温暖的人情。朱自清的散文十分注意文眼的安设,他总是让文眼和文章的抒情基调统一起来。《冬天》一文写了三个冬天的三件事:第一个冬天,父亲用“小洋锅”沸煮豆腐给孩子们吃,让“大家暖和些”;第二个冬天,“我”与挚友月夜共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一家四口住在台州山脚下,一回“我”上街回来,看见妻和两个孩子并排地在楼下厨房大方窗口挨着,三张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似乎台州空空,只有我们一家四人。结尾写道:“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这“温暖”两字便是这篇散文的“眼”。三个原各不相关联的生活片断,借这个“眼”全联系起来了。父之怜、友之情、妻之爱,全都是“温暖”的。文章能打动人心,可以说全赖于这文眼的安设。
  《荷塘月色》中有一处作者写自己的心情:“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也写道:“所谓我的同类,全世界只有几个人。”本文也有类似感慨:“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从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当时的心境,这是由于他不满现实而又苦于看不到出路的缘故。
  作者还十分注意通过艺术手法去创设各种不同的气氛,以强化所表现的各种情绪。在第一段里,,作者着重写儿时父子之情,渲染了一个“热”字;在第二段里,着重写朋友之情,突出了一个“静”字;在第三段里,着重写家室(妻子儿女)之情,强调了一个“寂”字。这三幅似乎不相连续的画面,通过明线“冬天”和暗线“感情”两条线索,把它们很好地融合了起来。来自清的散文富有情味和理趣,在这些偏于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作品里,他能通过娓娓而叙,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他追求的是一种真挚的美,他的散文抒情方式也常常表现为委婉、细腻、缠绵、真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韵致无穷,“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地放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读之令人心醉沉迷。我们学过的《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绿》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从这类散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缜密细腻、朴素亲切,文字多用口语而加以锤炼,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特殊风采,犹如月下品萧,幽隽温雅而满蕴诗意,这些作品虽然缺少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气势,但以它们自己的艺术成就,“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尽了向旧文学示威的作用。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