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二)信息论美学

作者:佚名




  本世纪40年代末,诞生了一门极有影响的现代科学——信息论。A狭义的信息论本来是一门应用数量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B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至哲学的各个传统部门都产生了冲击。C以后,凡是应用狭义信息论观点来研究问题,用信息论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理论,都被包括在一种被称为广义信息论的体系中。D信息论美学就是这样一门边缘学科。信息论美学是_______________的一门学科。
  众所周知,传统美学主要是哲学美学,它讨论的是“美的本质”这样一类抽象的非经验的命题,它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哲学思辩的方法。而信息论美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美学的这一传统相背离。实际上,它继承了19世纪后半叶由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开创的实验美学的方向。按照莫尔斯和本泽的看法,信息论美学“主要具有统计与普遍的特性”,同传统美学相比,它更近于一门自然科学,而不是一门社会科学,也不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于是,对信息论美学的研究就不是在书房和图书馆进行了,它主要的研究地点是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
  信息论美学的出发点是:“所有的艺术作品——广而言之,艺术表现的任何形式,都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换言之,美是一种信息,从这样一种观点出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概念:艺术家被当作信息发送者,观众、听众和读者被当作信息接收者。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视觉、听觉感受系统被称为信息通道。
  一部艺术作品,它究竟能给人带来多少新的东西?这就是信息论美学着重研究的问题之一。怎样的艺术作品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为人接受?信息论美学的研究结论是:艺术作品要能适应于个体接收者,它的基础之一就是这一信息或组合必须达到最优化。
  在这里,信息论美学又使用了“可理解性”这一概念,它认为在通讯过程中,可理解性和独创性是成反比的:一件艺术作品,它的信息量越大,其独创性的量也就越大,而它的可理解性的量就越小,即越不容易为人所接受。于是,人们不能期望一部艺术作品完全是独创的,因为那样就意味着完全不可理解。同样,它也不可能完全是可理解的,因为这样的信息对于接收者来说,其信息量等于零,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新的东西。为解决这一矛盾,信息论美学提出,艺术作品是以独创性和可理解性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为基础的,对于不同的接收者,它可以有一个最佳点。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寻找这个最佳点。
  1.第一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第一段中划线处应该填人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息论问世后,它的影响决不止于通讯领域”这句话是从第一自然段A、B、C、D处抽出的,它应该回归到哪一处?( )
  4.从第二自然段看,信息论美学与传统美学在哪些方面“背离”?请分4条列述,每条不超过8个字。①_____②_____③______④_______
  
  5.下面的说法符合第二、三自然段内容的一项是( )
  
  A.信息论美学的最大特点是它与传统美学讨论“美的本质”这样一类抽象的非经验的命题不同。
  B.信息论美学的研究地点主要是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而不在书房和图书馆进行。
  C.美的信息可以通过乐曲的声响、书画的文字线条等信息通道传达给听众、观众和读者。
  D.因为“美是一种信息”,所以视觉、听觉等信息传递通道传递的都是美的信息。
  E.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都是信息,艺术作品的内在美、外在美都是美的信息。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第四、五自然段内容的一项是( )
  
  A.艺术作品最大限度地为人接受的基础就是信息组合必须最优化。
  B.艺术作品独创性的量越小,信息量就越小,可理解性的量就越大。
  C.没有固定不变的适用于任何人的可理解性和独创性结合的最佳点。
  D.不能说艺术品的独创性越大越好,也不能说可理解性越大越好。
  
  7.第五自然段中的“最佳点”指的是( )
  
  A.可理解性和独创性是成反比的。
  B.独创性和可理解性的辩证关系。
  C.独创性和可理解性之间的结合。
  D.可理解性和独创性的最佳比例。
  (拟题 曹 阳)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