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7期
母爱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
作者:高东生
初看本文你可能会认为作者想要和我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苦闷,但越往后看,母亲的形象就越清晰,到最后,我们才明白:作者的软弱只不过是母亲坚强的陪衬。
母爱之所以是永久的话题,在我看来,不是因为其千篇一律,而恰恰是因为它的多种多样。文中这位母亲,乍看柔弱无能,在儿子心情烦躁的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只是想留给儿子一个静静的平息暴怒的空间;在她自己说错话的时候,“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为自己出语不慎引起了儿子的伤心而懊悔不已。这种情况应该还有很多次,我想,或是肝痛折磨得她额头都有了豆大的汗珠,她又不愿让儿子看到自己的痛苦的时候;或是她的心中已隐藏不住那么多半酸的泪水,就要夺眶而出的时候。后来史铁生的深深的自责也让我们痛彻心肺:“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在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时候,母亲就挡在窗前,“听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那柔弱的身躯分明是想挡住秋天的凄苦与萧杀,而向儿子展示秋天蓬勃烂漫的另一面。
让人伤心的是,作者在母亲生前并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作者看到菊花,已“又是秋天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怀念秋天,就是怀念母亲,这不仅仅是因为母亲去世在秋天。实际上,秋天本来就是一个令人怀想的季节,那片片滴血的红枫,那声声思乡的蟋蟀,无不触动我们辽远而悠长的情思,更何况秋天的那一头还有母亲临终前的牵挂:“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他后来又在《我与地坛》中说:“母亲生前没有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其实,史铁生所要表达的是再普通不过的常人的悲欢。但正是这种心灵的絮语,却令所有心存良知的人们落泪。他似附在耳边提醒我们这些为人子为人女者:在你母亲还健在的时候,你可要善待她老人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