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期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及应对
作者:马凤藻
一、作文内容将沿续历年关注社会、探讨人生、崇尚美德等贴近广大青年学生生活的话题,命题趋势在子对这些内容增加制约因素,为考生写作设置必要障碍
鉴于话题作文的种种优长,今后高考作文命题,当然话题作文仍是首选。然而,话题作文的命题思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考查近四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单从话题内容的制约因素来看,话题作文的命题基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像1999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类作文只提供某个触发点,写作时话题内容和中心的制约非常小,写作自由度特别大,取材空间又异常广阔。“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制约因素非常小。在这样自由开放的前提下,既可以写记忆移植的正面意义,也可以写记忆移植的负面效应,还可以写记忆移植的过程和步骤(如何移植,移植的具体方法)。这类作文只要在行文中照应话题,与话题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写进文章中。第二类像2000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类作文提供某种道理(有时是几种道理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作时具体内容虽然没有限制,但作文主题必须体现出作者对这个道理(话题)的肯定或否定评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表述的是一种道理。这个道理是一个完整判断,不能拆开单独行文。考生应该对这个完整判断进行形象的(记叙类作文)或抽象的(议论类作文)肯定评价。第三类像2001年的高考话题作文“诚信”和2002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心灵的选择”。这类作文是以某种范围或对象为话题,并对话题的对象、范围加以限制或缩小,以便检测考生准确的判断能力。从近两年高考实践来看,这类话题作文比前两类话题作文对考生思想与语文水平的考查更贴近素质教育的实际,更能体现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其一,有利于检测考生的辨识能力。这类作文要求考生在写作前的审题阶段必须看准话题对象是什么,范围有多大,命题者特设的制约在什么地方;其二,行文时要注意理清线索,切入主体内容之后不可转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比如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命题者设置的障碍(即制约因素)就包含在“诚信”的词义之内。“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讲信誉,就是说作文答卷应该围绕“诚信”词义范围展开记叙或议论,作文立意框定在诚实、守信用、讲信誉之内。然而,在考生实际答题时,却出现了三个层次的作文:第一层次是“切合题意”,作文无论怎样选材立意,其内容均涵盖了诚实、守信用、讲信誉;第二层次“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作者将“诚信”的词义拆开,或单写诚实,或单写信用,或单写信誉,对“诚信”的词义理解偏颇;第三层次属于“偏离题意”,作者把“诚信”错误地理解为“诚心”、“诚意”,“信任”、“相信”、“信念”、“自信”等。文章抓住以上这些并不是“诚信”涵义中的某一个或记叙或议论,因而得分不高。
二、面对高考话题作文增加制约因素的趋势,备考学生必须牢牢抓住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这个根本,加强审题训练,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话题作文的审题,除了与命题作文有共同点之外,还有其特有的个性。须知,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是故事、寓言,有的是名人名言、生活哲理,有的是思想道德规范方面的警句、原则等;第二部分是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和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在文章立意、文体、标题、字数、不得抄袭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于话题作文的这种特殊的命题形式,每一部分都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特别予以重视。尤其话题范围应该准确把握,进而正确无误地理解题意,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例如,2002年的高考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认真阅读了登山者遇险——救人——双双得救的故事之后,考生对导引词的提示,对故事主旨、题意,尤其是话题范围(命题者要求考生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要特别予以关注。“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范围制约因素是很明确的,那就是“选择”前边所加的修饰定语“心灵”,构成了“名词+动词”的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选择”,即“挑选”的意思。修饰性定语是“心灵”,即指人的精神,如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等。“心灵的选择”准确涵义是选择者在矛盾的境况下,对某种思想、精神、品德、情操等向真善美的升华。考生只要围绕这方面选材,无论所写内容是自己亲历的,还是遇到、见到、听到的,都符合作文要求。而这一年的高考作文,不少考生由于审题不细心,尤其对话题的制约因素缺乏认真分析,只是在“选择”上做文章,恰恰忽略了“心灵”的矛盾斗争的阐释或叙写。而一些优秀记叙性文章非常切合题意地写出了主人公在心灵矛盾的境况下,经过内心深处“翻江倒海”般的斗争,最后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心路历程。这种心灵升华的具体、生动、形象的过程,才是记叙类文章“心灵的选择”确切涵义的准确展示。像河北考生的作文《千年古莲的自述》、《拷问灵魂》、《选择》,则称得上视野独特、构思精巧、形象丰满、真切感人,显示了作者不凡的文学才华和勃勃的写作灵气。比如《千年古莲的自述》是以第一人称“古莲”(我)的口吻,形象而生动地叙述了自己向往“阳光”,向往“与风为伴”,向往很精彩的“外面的世界”,最终“奋力一挣,钻出了淤泥,露出了水面”的艰苦历程。此文构思非常巧妙,为了切合“心灵的选择”的准确的涵义,作者特意设计了三组细腻曲折的心理冲突:在未浮出水面之前,“我”向往光明,又害怕外面的世界;“我”有追求,而厌氧菌的劝阻,又与“我”的向往构成了一对矛盾;冷静分析之后,“我”鼓起勇气向上,与母亲姐弟的苦留构成一对矛盾。考生在文章中以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细节使矛盾相互交织,展示了曲折复杂的心理冲突,最终真善美战胜了假恶丑,使古莲的情感得到了至善至美的升华,心灵得以至真至淳的选择。可以这样说,如此优秀的作文答卷,是考生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的结果,更是作者长期积累、有丰厚的文学底蕴、有全面文学修养的必然而真实的反映。
与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意的做法相反,有的考生认为话题作文范围宽泛,用不着认真审题也能写出好文章,获得高分。这是对话题作文制约因素的忽略与漠视。2002年就有考生根本不按限定的话题“心灵的选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