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人间无价的珍珠

作者:鲍亚民




  台湾作家琦君的作品之所以能风靡大陆,魅力之一在抒真情,引起读者共鸣。《泪珠与珍珠》一文就是写出了真情实感的典范之作。全文由回忆《小妇人》中的一句话娓娓道来,这句话对“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有多少感触,直至“读谢冰心的散文”中的妙句,喜欢白居易的诗句。而老师的讲解又自然引出了杜甫的诗句“眼枯即见骨,天地总关情”。此时大家方体会到“眼枯见骨”的哀痛:望眼欲穿,泪已流尽,从青年一直到老年,阔别经年,一朝团聚,能不相拥而笑、老泪纵横吗?是饱经忧患与悲痛的泪。探亲文学中的眼泪,正是“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的最好的证明。
  “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此话不假。雨后的青山有颜色有形象,是具体可感的,而良心却看不见摸不着。这里别出心裁,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青山,实在是“清新鲜活”。
  作者只选取饱经忧患与苦痛的泪来写,就足以感动读者。但作者又写了母亲关爱的泪。写母亲常常为儿子而流泪,儿子在母亲的关爱中成长。作者巧妙地用“沙子”来比喻儿子身上的缺点,非要母亲的泪水才能把它冲洗掉,而母亲的泪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也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紧接着,作者还写了奋斗艰辛的泪,慈悲的泪和感恩的泪。这种种“泪水”,是人间无价的珍珠,洋溢着人世间无尽的真情和温暖,是人生不可少的,是人间最可贵的。这正如作者说的“眼枯即见骨,天地总关情”。
  通读全文,我们却难从文中找到“珍珠”二字,为什么题目中提及而文中又很少见到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所在。作者在文中写种种不同“类型”的泪水,丰富了泪水的内涵,正是这种种泪水化作了一粒粒珍珠。文章确实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