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7期


山中与裴秀才迪(1)

作者:王 维




  近腊月下(2),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3)。足下方温经(4),猥(5)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6),与山僧饭讫(7)而去。
  北涉玄灞(8),清月映郭(9)。夜登华子冈(10),辋水沦涟(11),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12),复与疏钟相间(13)。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14),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15),轻鲦(16)出水,白鸥矫翼(17),露湿青皋(18),麦陇朝雏(19)。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平?非子天机清妙奶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囚驮黄檗人往(21),不一(22)。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
  
  (1)裴迪:关中人,曾任蜀州刺使,王维的好友。秀才:对裴迪的尊称。唐时未考中进士的,均可称秀才。
  (2)腊月下:农历十二月末。
  (3)故山殊可过:故山,指蓝田山,王维在此有辋川别业。可,适宜。过,前往。
  (4)温经:研读经书。
  (5)猥:自我谦称,犹“鄙”。
  (6)感配寺:在蓝田山谷驿路附近,离辋川别业不远。
  (7)讫:终,完了。
  (8)玄灞:幽深的灞水。灞,水名,源出蓝田。
  (9)郭:外城,此处指城墙。
  (10)华子冈:辋川别业景点之一,王维与裴迪均有咏华子冈诗。
  (11)沦涟:风行水上泛起的波纹。
  (12)夜舂:夜间舂米。
  (13)相间:相渗杂。
  (14)仄径:山间小路。
  (15)可望:适宜观赏。
  (16)鲦:白鲦鱼,形狭长,喜浮于水上。
  (17)矫翼:举起翅膀。
  (18)青皋:水边青草。
  (19)雊:雉鸡的鸣叫声。
  (20)天机清妙:超尘拔俗情思高妙的意思。
  (21)因驮黄檗人往:借着运药人前去之便(捎去此信)。因,趁着;黄檗(bō),一种药材。
  (22)不一:不再一一细讲。书信结尾的客套话。
  
  [译文]
  
  现在接近腊月末尾,风景天气温和舒畅,蓝田山非常适宜游赏。您正在研读经书,我不敢烦扰,就自己前往山中,在感配寺休息,与寺中的和尚吃完饭就离开了。我向北涉过幽深的灞水,一轮清冷的月光映照着缄郭。我在夜里登上华子冈,辋水泛起微波,与月色上下辉映。山上的灯火,在树林外或明或灭隐约可见。深巷中传来犬吠,声音像豹子一样。村落中夜里舂米的声音,又与稀疏的寺钟声相混杂。此时我独自坐着,仆人静默着,大多在想从前,你我携手赋诗,走在山间小路上,面对着清清的流水的情景。
  等到春天的时候,草木萌发了,山景适宜观赏,轻快的白鲦鱼跳出水面,白鸥举起翅膀飞翔;早晨露水打湿水边的青草,麦陇中传来雉鸡的呜叫。这种情景离现在不远了,或许你能来和我一起游玩吧?如果不是您这样超尘拔俗,情思高妙的人,哪能用这样不急切的事邀请您呢?然而这里边确实有深切的趣味呀。您千万不要忽略!趁着运药材的人前去之便捎去此信,不再一一细说。山中人王维敬上。
  
  [赏析]
  
  苏东坡在《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这封信非诗非画,却充满诗情画意。
  信中的诗情是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对大自然的高度敏感和热爱。信的开头,似乎只是交代自己的行踪,细心体察,却可以读出对朋友的深情。为不打扰朋友温经,虽然“故山殊可过”,却也只好孤身前往,在山寺中,“与山僧饭讫而去”,个人的孤独寂寞自然流露出来。文中“故山”二字蕴涵着多少昔日同游的快乐,反衬出多少今日独自一人的孤单。这种既怕打扰朋友,又难耐孤独的矛盾,正写出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极度系念。又如写山中夜色一段,面对静谧的山景,情不自禁地会回忆起昔日与朋友携手赋诗,同行于山中小路上的情景,一时的静默包含着多少对朋友的思念。于是自然引出邀请朋友春天到来时,同游辋川的文字。作者认为朋友是“天机清妙”之人,当然也以“天机清妙”自许,这正是两人友谊的基础。游山当然是“不急之务”,但是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使作者认为“是中有真趣”,其趣味不亚于温经。这种朋友之情,贯穿于归山途中,归山之后,邀游之中;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于对静谧的冬夜,俏丽的春山的描写之中。这种情感,形成文脉,使全文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书信如画,体现于它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塑造了极具视觉感的艺术形象。“北涉玄灞”一段,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寒山夜月图,美丽而又静谧;“当待春中”一段,短短几句,又勾画出一幅春山阳景图,生机勃勃。前者写眼前实景,后者写想象中的虚景,都写得传神而又精到。前者实中有虚,不乏想象;后者虚中有实,可触可摸。两处风景描写,有形有声,形声错落;有动有静,动静相生。可见远近高下,可见明暗色彩,有山川明月,有人事心态,情景交融。这两段景物描写,处处表现出作者对女自然的热爱,流露出作者诗人的气质,是文中的精华。正如高步瀛先生所说:“此文幽隽华妙,有画所不到处。”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