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诗歌鉴赏中的翩翩“联想”

作者:徐智英




  诗歌创作者能自如地将天地万物驱遣于笔端,无不得益于他们“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思维,这其中除了“想像”,另一个很重要的思维便是“联想”,它让诗人们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生出千般慨叹,因形形色色的事物而引起万种思绪。那么作为诗歌鉴赏者,我们何不顺着作者的思维方向去联想,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情,领悟诗歌的意境、神韵?我们何不联系自己的阅历甚至联系与之相关、相似、相反的各类文学加以比较鉴别,觅出其美其妙之所在而心神愉悦?这样岂不达到了鉴赏的真正目的?当然,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教学活动中,完全可以让“联想”翱翔得更自由一些。古今中外,各种体裁,甚至各类艺术,我们的联想思维都可触及。下面,我以现在试用的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包括读本)为例说明。
  
  第一、相关联想,加深理解。
  
  我们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可以温习与“沁园春”有关的词, 当然首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从而“掌握”沁园春“词牌的特点,并初步知道《沁园春·长沙》中的领起字为“看”、“忆”等,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不难联想到徐志摩那些与康桥有关的生活,尤其是他写于1922年的《康桥,再会吧》可以说给了我们解读《再别康桥》的钥匙:诗人对康桥有那么多“难忘”的,已把康桥当作“精神依恋之乡”,当作“我生命的泉源”,离别时又怎不如舍“新娘”,又怎不浑然忘己!我们也不难理解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我不能放歌”的“今晚”,康桥也报以“沉默”!再如,读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我们可以联想到与马嵬事件相关的作品: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清代袁枚的诗《马嵬驿》。白诗和陈传让我们更具体地感受李诗中“此日六军同驻马”与“当时七夕笑牵牛”的强烈对比:李诗与白诗、袁诗相互比照,我们又看到白诗试图通过爱情描写批判统治集团荒淫乱政,客观效果却是同情多于讽刺,但它的浪漫主义手法值得借鉴;李诗和袁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李诗句句对比,将批判矛头直指唐玄宗,而袁诗于末两句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普通百姓饱受征役离乱之苦对比,表现了诗人同情平民百姓的立场。
  
  第二、相似联想,意在求同。求同主要在于找到一致的表现手法、情感、风格等。
  
  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末句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可以由这种问答式的写法联想到贺铸的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冯延已的“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这几首词的答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又不尽相同:李词用一江春水喻愁之绵长不尽,贺词则用了博喻(接连三个比喻)写得愁满地满城满天都是,冯词的愁多得望不到边。不仅如此,“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用水喻愁的修辞形式还让我们联想到李白《黄江词六首》(其二)“一水牵愁万里长”,李涉《再宿武关》“关门不锁寒溪水,车夜潺湲送客愁”,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寸”,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词都抓住了江(溪)水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来形容愁的绵绵无绝期。以上应是修辞手法相似的例子。
  诗歌表达的感情也可以很相似的。我们会由李白《赵中览古》中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自然想到他的《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这两首诗不仅题材相近,就是表达的览古情怀都相似:前者以今之荒凉抹杀昔之繁华,后者以今之荒凉暗示昔日之繁华,但都写出了昔盛今衰的沧桑感。还有诗人刘禹锡也发出了今昔盛衰变化的感慨,他的《石头城》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他的《乌衣巷》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风格相似的联想例子也很多。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与《敦煌曲子词》里的《菩萨蛮》:“枕前发心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风格何其相似!一样的粗朴率直,一样的大胆自然。这种民间歌谣(词)的独特风格与文人诗词的蕴籍含蓄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经常把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刘潜大说辛词“大声镗嗒,小声铿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梂丽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弃疾的《永遇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谦颇老矣,尚能饭否”会让人想起他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大,锦裯突骑渡江初……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也让人想起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虏……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以及《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首词写“壮岁”写“当年”都写得意气风发豪气冲天,写眼前又都写出了壮志难酬之忧愤。其他如意象、炼字等相似的诗歌也可唤起人们联想,让人们发现一些共性,寻出一点规律。
  其他如意象、炼字等相似的诗歌也可唤起人们联想,让人们发现一些共性,寻出一点规律。
  
  第三、相反联想,鉴别吸收。
  
  这种联想主要是让作品在强烈的对比中显出长短,利于我们借鉴比如同一题材,选取角度或意向迥然不同。同是三国历史题材,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会想到杜牧在《赤壁》中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更把周瑜描写成“既生瑜,何生亮”目光短浅器量狭小的一个年轻将领,真正具有儒将风度的却是诸葛亮,结果却壮怀难酬;杜牧则显得有点自负,似乎周瑜的才能是因为“时无英雄”而突出的,自己却是有才不得施展;罗贯中偏爱诸葛亮则是整部小说拥刘反曹的立场决定了的。其实,苏轼向慕周瑜也,是为了表达自己有一腔报国热忱。
  又如同一物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精神面貌刚好相反。比较典型的例子例是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对比,看到陆词里寂寞无主孤芳自赏的梅,我们便会想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毛词,梅是报春的使者,有功却不自傲。前者“愁”,后者“笑”,精神风貌迥异。
  那些风格相反的诗如前面提到的粗朴率直的民歌与纤细含蓄的文人诗,豪放词与婉约词等都可以互相引发联想。
  
  第四、辐射联想,拓展思维。
  
  对所读之诗从各个角度观照联想,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读《孔雀东南飞》,由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故事我们可以想到类似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陆游与唐婉的故事,也可以想到元杂剧《西厢记》里争取婚姻自主获得成功的张君瑞和崔莺莺;由焦仲卿刘兰芝殉情后魂化鸳鸯鸟,我们可能联想到梁山伯祝英台死后魂变双飞蝶,想到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元好问感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摸鱼儿》)等。欣赏白居易的《花非花》,也可以结合他的诗《真娘墓》、《简简吟》来理解。
  插上“联想”的翅膀,走进诗歌鉴赏,任思绪飞扬,让思路宽畅,我们的双眼也会闪烁出智慧和愉悦的光!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