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感悟人生四境界 铸就精神之家园

作者:刘万春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境界说”,冯友兰哲学中的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后人评价他的境界说:“明‘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上述的评价是否中肯呢?读一读《人生的境界》便知。笔者认为,把握以下“四个一”是解读本文的一种好方法。
  一、一个名词——意义。冯友兰曾说过;何谓“意义”?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对它能够了解,便有了意义,否则便没有意义;了解越多,越有意义,了解的少,便没有多大意义。可见,这与意义的一般说法有别。这里所说的意义为“了解的程度”。本文作者在谈人生境界时说道:“……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在说明人生四境界时也分别涉及到“意义”一词,在解读以上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语句时,把握“意义”为关键之关键。人生境界是由“各种意义”所构成,即其人做事时对各种事的了解。了解的千差万别,就有了各不相同的人生境界。所以才会有消除差别的不同等级的人生四境界。用“意义”一词宋解读,那么它们的意思分别为:自然境界,就是对自己所做事没有了解或根本不了解;功利境界,就是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对功利的一般了解;道德境界,就是他所做的事有对道德的较深刻的了解;天地境界,对他所做的事有深刻的了解。即然四境界的基本含义如此,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二、一种关系——人生四境界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关系的。人生四境界同样如此,通过阅读,我们会看到文中的“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最高是天地境界。”它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种阶梯的关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关系。比如,一个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对教学了解的逐渐深入,也就有了境界的阶梯性:有人请他当老师,他就做起老师来,什么叫教育,他毫不理会,这是最初的自然境界;他之所以当老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这是功利境界的层面;他怀有“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信仰,这是道德境界的人;他执教的目的,是为“教化万民”,这时他就是天地境界中的一分子了。在客观上一个人作为社会的公民,应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走进最高的天地境界。这也是哲学家要为人类解决的问题。
  三、一项任务——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哲学的崇高任务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的圣人。天地境界中的人是“圣人”,是与“宇宙同一”的人,那么,在数以亿计的人群中,走入天地境界的人不就寥寥无几了吗,不就是可望不可及了吗?不是的,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进入天地境界的途径:圣人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圣人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所以才成为天地境界中的“圣人”。哲学的任务实际上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大彻大悟的人。
  四、一个愿望——哲学家的研究方向就是要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找寻一条适当的规律,以便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既然人生有四境界,中国的圣人是既出世又入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出世又入世的。也就是既能在社会中生活,也能超脱社会,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自得其乐”的一群。“中国哲学在未来哲学发展中将对人渴望超越人世的愿望有所贡献。”这是作者的一个主观的愿望,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意思之一。
  解读本文,首先用以上“四个一”来理解文意,然后再研读文章的关键句子,这样才会在质疑思辨的过程中逐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作者用哲学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愿人们都成为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人。这是人生精神的最高追求。可见“觉解人生四境界,铸就精神之家园”走进人生高境界应该是我们学习本文的深彻感悟与重要收获。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