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模拟试题(十二)

作者:李支舜

以类比。
  ③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又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字的人, 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
  ④与许多人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是那种才气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活着,还和我们同在一个世上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
  ⑤《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5.作者认为张爱玲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5分)
  (1)张爱玲散文的特点是:(每项不超过4字)
  ①思想:□□□□ ②文体:□□□□ ③语言:□□□□
  (2)“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张爱玲小说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
  长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运用了不少比喻,揣摩这些比喻,回答下列问题。
  第①段中说“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这两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文中结尾部分引用了《西厢记》的“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中“油头粉面”指的是低劣的散文作品,第三段中“耍弄些文字的人”指的是带有偏见的狭隘的文艺批评家。
  B.张爱玲的散文,性急的人看不得;读她的散文,感觉如同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看风景。
  C.张爱玲尽管是天才作家,才情可敌曹雪芹,但浑淳不及沈从文,因而引别人的非议与抨击。
  D.一些大作家的作品读多了也能模仿,因为可以探出其规律;张爱玲的作品则不能模仿,因为她所反映的生活离我们很远。
  E.“读张爱玲”这个题目含有两重意思,既指读张爱玲的作品,又指读出了张爱玲的个性与才华。
  F.愈是天才的大作家,读者愈是能探出其思维规律、能循法可学。
  9.你喜欢哪种风格的散文,试举一位作家的作品为例简述之。(10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14分)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付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之事。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十里竹林勃勃生气,一片青翠无限春光!
  逢夏,老竹新变,绿荫可人,疏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锤然有声。无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团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的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娇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表意部分从“木”呢?
  并非贬低,草自有苹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娜娜婷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纵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便由这位大学士大丈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唯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了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千,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荫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何必口口金钗,梨园百辈,只须置身于清风静响中也。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作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真想隐匿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在任潍县知县时,郑板桥送给巡抚一幅墨竹,上面题着这样的一首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然而,那样的黑暗政治, 区区七品芝麻官可奈其何!幻想破灭之后,他辞官归去,将一腔悲愤,融入笔墨之间。他看不起王摩诘赵子昂辈,痛责他们“试看其平生诗文,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
  这便可知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中国成语中,有竹林□贤,竹溪六逸的典故。阮籍吟啸竹林,李白纵酒竹溪,都是白眼看世界的佐证。
  “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处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霜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卑微的用途中,有着一种质朴无华的奉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10.填充。(3分)
  (1)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钗 竹林□贤(限填数字)
  11.第二、三自然段不说竹,却说梅、兰、菊、莲、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