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陶冶心灵的舞蹈

作者:何晓明




  舞蹈是一门艺术,精湛的艺术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优秀散文《观舞》,就生动地描写了一场令人如痴如醉,心旌摇曳的舞蹈。
  高超的艺术总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高氏以他细腻善感的心灵,驱动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舞者之美。无论是前半部分写舞者群像,还是后半部分刻画舞者个体,作者既以生花之笔描写了舞蹈的形式之美,使读者如亲临剧场,目睹了异彩纷呈的舞姿,更以敏锐的洞察力,开掘了舞蹈艺术的深刻内蕴,发现了舞蹈动人心魄的力量,使读者感同身受,沉醉其中。
  我们先看舞蹈的形式之美吧,作者是从哪几方面着笔的呢?既写舞者娇美的外貌,又写舞者的纯真表情,还写优美的舞姿。你看,她们“面貌端庄”,“堆着笑容”、“肢体雪白”,“旋转灵动”,“个个欢欣愉快,天真烂漫”“光彩照人”。其中一个最可爱,“短裙之上,绛英办办,长衫动处,飘飘欲仙”,“她那娇小的秀颅和腰肢之间,处处部燃烧着圣洁的火焰。”渎着这些优美文字,读者眼前似乎幻化出了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子,同作者一起大饱眼福。
  常言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看热闹”是在庭院外徘徊,“看门道”才是登堂入室。舞者如何举手投足,体态如何婀娜多姿,作者并未作过实的具体描写,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这些形式所传达的感情,才是舞蹈的真谛,才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舞蹈的精髓,将自己内心的深切感受袒露给读者。
  作者善于运用传神的比喻:例如,用悲剧的感染力来比喻第一个领舞者对自己感情的冲击力量。“我们仿佛隐然窥见了那追逐奔流于整个世界并永远如斯的伟大神秘力量——如悲剧之从不衰歇,虽永劫而长葆芳馨”。“追逐奔流于整个世界”,可见力量之大、范围之广;“从不衰竭”、“长葆芳馨”,可见时间之久长。悲剧反映的是激烈的矛盾冲突,必然产生惊心动魄的心理效应.以悲剧喻舞蹈,可见舞蹈同悲剧一样具有雷霆万钧的震撼力、写第二个领舞者,“快睹之下,恍若一团喜气骤从天降,并且顿时凝聚在那里”。主观感受是抽象的,一般人常用具体形象作比喻,作者却用抽象的“喜气”作比喻。他的高明之处是把“喜气”具象化,它不仅能“骤从天降”,而且能“凝聚在那里”,使抽象的喜悦之情变得可睹可摸,作者用喻体的美为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使读者的审美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
  作者的感受不止于此,他的丰富的想像力将舞蹈“神化”了。“或许惟有上帝知道她从哪里得来的这股力量,能够把喜悦带给我们这些枯竭的心田;惟有上帝知道她能把这力量保持多久!”“枯竭的心田”得到天降甘霖的灌溉,这种“喜悦”是何等的舒适熨帖,舞蹈的感染力已经达到了人们不能知晓,只有上帝才能明了的地步,我们正好借用杜甫的两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度闻。”
  舞蹈的魅力牵动作者的心灵一步步飞升,他将大自然的美景——“浓艳色凋”,“天风丽日”,将“幽美的乐曲”,将“某些伟大艺术珍品”,与舞蹈加此类比,认为它们具有同样的感人力量,“足以把心灵从它的一切窒碍之中解脱出来,使之泛满喜悦。”作者心灵所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对舞蹈的由衷赞美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至于台下啧啧的赞叹,“欢声雷动”,友人的悄悄“拭泪”,以及我自己眼前产生的幻觉“一切都变得金光灿灿”,这些都是观众心灵的外化,从侧面烘托了孩子们的妙舞,表现了舞蹈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总之,《观舞》一文,调动诸多艺术手法,以轻灵的笔触,细腻的描写,点面结合,将自己的丰富善感的心灵与小演员的完美表演紧紧契合,诠释了舞蹈之美的深刻的内蕴,让读者同作者一起享受了一次美的熏陶。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