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邂垢”与“顿悟”

作者:童其贵




  席慕容,是台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女诗人,其诗常以清新淡雅的笔调,率真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邂逅》一诗借捕捉的那种不期而遇的瞬间,来抒发诗人不尽的离愁别绪的感伤。
  诗开头径直描述邂逅情景,以形绘情,这看不见的“忧伤”与“流浪”、“思念”与“岁月”,因“眼角”与“额头”、“白发”与“憔悴的手”而显现;这“眼角”“白发”,是你的,其实也是我的;这“额头”“憔悴的手”,是我的,其实也是你的。诗人化虚为实,用互文的方式,把几个最易为人察觉出衰老的视点组合在一起,将二人过去积久的痛苦思念外化为一幅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使忧伤苦痛更为深沉。
  接下来,本该写重逢的喜悦,述说别离的相思之情,可是,诗人却以“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匆匆了结,这就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反差,昨日思念的苦痛越多越深,也就越见出今日不期重逢却又视同陌路的痛心。同时,“擦身而过”,似乎昭示未来又将相处异地,“你”“我”,又该继续那思念与期盼,永无休止。如此感情的折磨,使离愁着染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诗的后半部分“顿悟”。“啊”地一声,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请别错怪那韶光,是我们流浪的生涯和痛苦的思念改变了“我们”青春的容颜;至于“我们”是否该做“化妆师”?是把忧伤的期盼作为生命的唯一寄托,还是抛开忧伤,笑对未来?诗人未能明示,想必读者自会明白。
  全诗以,“我”自语的形式解说着“我”内心的情感体验,由“邂逅”而“顿悟”,把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叠加,表达了一种摆脱苦痛,走出情殇的愿望。诗短情长,令人深思。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