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种子的故事
作者:河北考生
这一天,它终于醒来了,
但是,
他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
于是它问蚯蚓:
外面什么样?我想看看。
蚯蚓连连摇头,
外面是恶鸟、沙石,千万别去!
种子不相信,向上挺着,
终于,它挺出了泥土。
啊,它看到了高高的绿草,
和这个明亮的世界。
青草们很喜欢这个小家伙,
为它遮风挡雨,
还把明亮的阳光给它,
让它长得更壮。
有一天,它又问:
外面是什么?我想去看看。
小草连连摆手,
外面是野兽、大雨,会没命的!
种子不相信,继续向上挺,
终于,种子超过了青草。
啊,它看到了灌木丛,
和那些五颜六色的美丽的花。
灌木丛爱杀了这个小家伙,
为它遮挡风沙,
为它驱赶昆虫,
还为它讲好听的笑话。
有一天,它又问:
你的外面是什么,我想去看看。
灌木丛连忙呵斥:
外面是狂风暴雨,会没命的!
种子不相信,又向上挺着,
它越长越高,越来越壮。
终于,
它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啊,它看到了!
它看到了飘逸的白云,
它看到了巍峨的高山,
以及滚滚流去的大河。
它看到雄鹰在翱翔,
它看到野马在奔跑。
它看到了——
一个美好的世界。
它叫着,笑着,
它把所有的答案告诉了蚯蚓,
告诉了青草和灌木,
它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这粒种子,
不,这棵参天大树,
终于明白:
相信自己,必定会成功。
评语:
现在的高考作文,越来越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对考生的限制越来越少,如“文体自选”就使一些在写作上有专长的考生脱颖而出。本文就是考场上出现的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诗歌。
通观全诗,内容上紧扣话题,层层递进;形式上采用对话式的拟人手法,富有文采。
全诗共13节,每节表达一个意思。它描述了“一粒种子”由发芽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全过程,想象丰富合理,语句自然流畅。每节押一个大致的韵,说明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确实很不一般。
诗中用“蚯蚓、青草、灌木”等意象代表向 “种子” 提意见的“人”,而“种子”每次听过之后,经过思考,都认为应该“相信自己”,所以一直“向上挺着”,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看到了 “美好的世界”。
诗歌中运用形象的对比、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地满足了话题要求,显示了作者较为深厚的写作功底。因此,这首诗歌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得高分是合情合理的。
(河北廊坊八中 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