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逐层点染 形神俱现

作者:刘秀阁




  一、肖像描写显其清水芙蓉,与众各别。
  通过贾府人物的眼睛分三次描述黛玉肖像,逐层点染,至宝玉眼中,黛玉之美展露无遗。“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眼中之黛玉虽病体怯弱,美丽却自然展现,言谈举止不俗。王熙凤携黛玉之手,仔细打量得出如下结论:标致无双,实如嫡孙。虽极为概括、客套,却道出黛玉之美。独宝玉眼中之黛玉美得与众各别,美到了极致,美出了特色。“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眼中折射出黛玉的气韵神情:“罥烟眉”,清爽、淡雅、秀美;“含情目”闪着性灵之光;“愁、娇、泪”既状其容貌特征,又合其凄苦身世,更暗示其悲剧命运,使人顿生爱怜之情。“眉尖若蹙”四字预伏黛玉结局:长悲何能却病?怯弱安得永年?正如脂砚斋透辟的点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宝玉双目不仅锁定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的外貌神态,更仿佛洞悉了她的内心世界。
  二、心理描写显其聪慧颖悟,细心敏感。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人未到声先闻。黛玉便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有远客前来之日,众人都慑于老祖宗的威严,包括邢、王二夫人在内的所有前辈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此来者居然大呼小叫,如此放肆,初进贾府的黛玉便觉来者非同一般,暗暗忖度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黛玉见到宝玉时的心理刻画更为精妙。在黛玉初见宝玉之前,由于黛玉母亲和王夫人对宝玉的铺垫渲染,黛玉心中早已树立起宝玉顽劣不佳的形象。因而当丫环通报“宝玉来了”时,黛玉便疑惑道:“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然而面前站着的宝玉竟相貌英俊,顾盼多情。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眼中俊朗体统、高雅华贵的宝玉彻底击破了心中惫懒懵懂的宝玉,黛玉非但不觉得讨厌,反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之感。
  三、语言描写显其深谙礼仪,极有教养。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黛玉婉拒邢夫人之答语可谓一箭三雕。既表明婉拒用饭之意;又审明婉拒之故是因为顾全礼节,拜见二舅舅;更表明自己对邢夫人的不胜感激与尊敬。
  “……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黛玉应对王夫人定评宝玉“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的这几句话更为巧妙,同样具有一箭三雕之效。一是应和了王夫人的定评;二是肯定了宝玉在姊妹中人缘极好,自是宝玉之长处;三是不着痕迹地向王夫人作了口头保证(不去沾惹宝玉)。
  贾母和宝玉都问及黛玉念书,然而黛玉答语措词不同。她与贾母血脉相连,贾母是她最可依靠的人,因而她规规矩矩如实作答:“只刚念了《四书》。”并回问姊妹们读何书,不料贾母的答语极为谦虚:“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细心敏感的黛玉将此话牢记心头。因而当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同样谦虚地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她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读书多,更不想使人觉得自己在才学上超越了贾家的众位姊妹。
  综上可见,初进贾府的黛玉,很少主动说知,别人有问必答,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应答自如,体现她深谙礼仪,极有教养且细心敏感。
  四、行动描写显其小心谨慎,孤高自尊。
  黛玉离开母亡父鳏的破落世族之家,寄寓深邃似海的侯门,她给自己定下的行为准则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她懂得见了外祖母要下拜。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到来时,“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座”。凤姐前来时,“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拜见大舅贾赦时,见到有人来回老爷话时,原本坐着的“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既表示了对大舅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大舅母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到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二舅母王夫人让她东坐之请,因料定那是二舅贾政之位,是绝不应该坐的,便向挨炕的椅子上坐了。在贾母房中吃饭时,黛玉更是为座位的事极力推让,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她才肯入座。如此周全之礼节,岂会贻笑大方吗?真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充分显示了她的小心谨慎、孤高自尊。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