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锅在民间

作者:刘学刚




  一口老锅,是故乡阅历深厚的眼睛。灶台熏染成锅底一样的颜色,它依然光亮如初。
  父亲常说,一口锅,一只脚踏进去,拿东西敲打锅沿,如果脚底麻麻的,便是好锅。现在想来,老锅莫非是故乡的根?锅在灶台上一蹲,整个村庄便不再迁徙而从此敦实沉稳。
  锅的肚量很大,锅是见过大世面的。在锅的眼里,你不过是一粒谷子。传说锅早年热血沸腾气可吞天,就在它飘飘欲仙之时,突然被抛进一个冰冷的模具里,极像一脸喜气的乡亲,准备收割小麦时,却迎来了一场连阴雨。大喜大悲过,大热大冷着,一口老锅的经历,肯定会让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吃惊。所以,再冰冷的年月,往锅里一煮,就化开了;再生硬的日子,往锅里一放,就绵软了。在岁月中游走的一口锅,看起来更像一个月下荷锄归的庄稼汉,脸色黝黑黝黑的,宽阔的肩膀能扛起一座大山。
  我们是一些空空的粗瓷碗,除了一次次让锅底朝天,我们不知道还干了些啥事。我们用胃消化掉青青的菜白白的馍,却不能用心理解一口老锅。如同吵着闹着上山看桃花的孩子,缤纷抢了眼,馨香夺了魄,谁会驻足过冬的铁褐色枝条?然而,锅并不在乎这些。即使遭遇冷落,只要锅底一把火,锅上一块肥肉片,便褪尽铁锈焕发了青春。说来就这么简单,锅最怕清闲,烟熏火燎着,最持久耐用。“闲着,能闲出一身的病来!”年纪已高极少稼穑的父亲昨天还这样说过。
  一处宅子,可以没有五禽六畜,可以没有五颜六色,但不能没有一口锅。有口锅往灶上一放,生活就开始了。锅底的灰烬越积越厚,屋顶的炊烟越飘越高。在灰烬和炊烟之间,一口锅用它的博大和深沉,直观地表达着生活的圆满。毁掉宅子的办法只有一个,当掀去老锅的时候,灶台像深深塌陷下去的眼窝,没了精气神的宅子一夜变老,说不定哪一阵风就能把它带走。
  我偏执地断定,天上美味在民间。故乡的黄昏是静谧的,一声悠长的牛哞,使时光变得更加飘忽而缓慢。锅如佛,端坐在火的莲花之上,灶里飞出几颗火星,溅成西天的霞光。院里的鸡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刨食,石磨下敞着的巢口,是深情的眼睛。站在屋檐下的镰刀,手搭凉棚,眺望田野,镰把平滑,被汗珠打磨得均衡合手,那种形状叫完美。乡村此时独有的气息,任谁闻过一回也忘不了。刺鼻的牛粪和呛眼的灶烟相纠缠,干草的味道和热炕上的馊臭相交织。井里新汲的水,无色也无味,倒在锅里一烧,就有了一丝丝甘甜。这种气息不可言传,它是酵母,糅和着每一个贫瘠的日子,放在锅里一蒸,便是饱满灿烂的白面馍馍。这白馍,嚼在口里,全身没有一处毛孔不熨帖;咽到肚里,就是无边无际的舒坦。
  然而,老锅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家园,被种上了茂密的钢筋水泥。柴火垛越来越少,煤气灶越来越多。高压锅、电饭煲很是矫情,它们志得意满的神态,让我们一天天失去味觉,我们早年骨子里沉淀的铁质,说不定哪天就和臭汗一起挥发得一干二净。
  一口老锅,早晨煮热一轮太阳,晚上烧开一瓢月光。熬冬为夏,蒸春为秋,一口遍尝世间炎凉的老锅,是我们一生的念想和依靠。
  
  【妙点导读】
  《锅在民间》中的“锅”代表着一种文化。一口老锅,是故乡的根,让易于迁徙的村庄变得敦实沉稳。一口老锅,可以化开冰冷的年月和绵软生硬的日子。锅在灰烬和炊烟之中,以它的博大和深沉,诠释着生活的圆满。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老锅渐渐失去它的用武之地,这一乡村文化的淡褪令作者感伤不已。
  “锅”也承载着厚重的乡情。锅怕清闲,在烟熏火燎中磨炼的它经久耐用,这是它勤劳的点示;锅很普通,然而它有如壮汉的肩膀可以扛起大山,透出非凡的魅力;锅让无色无味的水拥有丝丝甘甜,将不可言传的气息蒸成滋养生命的食物,将生活烹调得有滋有味。农人与锅,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
  本文感怀于拙朴的老锅,用语娴熟,情感充沛。
  
  【考点导练】
  1.文章开篇写道:“一口老锅,是故乡阅历深厚的眼睛。”这里以“眼睛”比喻“老锅”,有什么蕴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家园,被种上了茂密的钢筋水泥”一句,能不能改成“我们的家园,都建起了高楼大厦”?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锅如佛,端坐在火的莲花之上,灶里飞出几颗火星,溅成西天的霞光。”有人说,该句写出了生活的诗意,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口老锅,早晨煮热一轮太阳,晚上烧开一瓢月光。熬冬为夏,蒸春为秋,一口遍尝世间炎凉的老锅,是我们一生的念想和依靠。”
  (1)第一句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蕴含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当的两项是( )( )
  A.开头段中说“灶台熏染成锅底一样的颜色”,这是主人不经常清擦的结果;而锅“依然光亮如初”,则表明主人对锅很有热情,他时常擦洗。
  B.父亲说的“闲着,能闲出一身的病来”这句话,表明勤劳成为父亲和老锅共同的美德。
  C.“锅在灶台上一蹲,整个村庄便不再迁徙而从此敦实沉隐”,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表现锅给乡村生活带来的魅力;“再冰冷的年月,往锅里一煮,就化开了;再生硬的日子,往锅里一放,就绵软了”,这里借助对偶辞格,凸显锅让艰难的日子变得富足、有味的特点,富于诗意。
  D.“在岁月中游走的一口锅,看起来更像一个月下荷锄归的庄稼汉,脸色黝黑黝黑的,宽阔的肩膀能扛起一座大山。”这句话的含义是:锅伴随着农人艰辛的日子,饱经沧桑,它却以特有的魅力改变着生活的面貌。
  E.本文写老锅的历史、功用以及它给生活增添的魅力,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文中妙笔迭现,如:“在灰烬和炊烟之间,一口锅用它的博大和深沉,直观地表达着生活的圆满。”议论很精美,很有人情味。当然,也有少数闲笔,如“刺鼻的牛粪和呛眼的灶烟相纠缠,干草的味道和热炕上的馊臭相交织”,这与写老锅无关,可以删掉。(湖北董新明设计)  
  
  导练参考答案:
  1.以“眼睛”喻指“老锅”,显得新奇。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可以洞窥故乡的风土人情、沧桑变化。“老锅”的“窗口”作用在此得以彰显。
  2.不能。家园本应该种上绿色的庄稼,而林立的高楼大厦占据了家园,灰色代替了绿色,这怎不令人惋惜忧伤!原句中“种上”用词新奇,“茂密”修饰熨帖,深含韵味;改句显得直露,毫无生动、含蓄之美。
  3.这种说法正确。该句首先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锅的仁慈和善良,锅烹调时给人的美感,然后借助映衬之笔,生动地点染出充满诗意的生活。
  4.(1)这是词语的超常搭配。老锅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精心打理着农人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溢满诗意的,因而要采用“煮熟一轮太阳”、“烧开一瓢月光”的方式来处理。(2)蕴含了对老锅任劳任怨、甘愿奉献的感恩与怀想之情。
  5.A、E(A项分析不当。应为:“灶台熏染成锅底一样的颜色”,表明岁月的久远;锅“光亮如初”,表明它长久使用,从不闲着。E项中,“闲笔”不能删去,它衬托了“锅”的形象)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