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菊花.泪水

作者:河北考生




  菊花——悠然的微笑
  
  他走了,挥一挥衣袖,归去来兮。
  官场上少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官,文坛上迎来了一位因菊花的微笑而醉倒夕阳的田园诗人。
  我不能想象,在那样一个物欲横流,金钱、权势至上的年代,陶渊明以何种心情告别维系生存、名望的官场,反而转身来到属于他的“世外桃源”。
  在当时的社会,崇尚权势已似乎成了定式,谋权已成为人们求以报国的心愿和途径,而他——宁愿因菊花的微笑而醉倒夕阳的人,却告别官场,毅然转身,检点万古乾坤。
  当我读了他的诗后,仿佛明白了,明白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原因了。在当时奸佞小人当道的年代,他也曾立志报国为民。可他在了解了官场的种种污浊内情之后,却情愿别离官场,为的只是洁身自好,只希望自己的一股清流不被其他污垢之流污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我释然了……
  
  清酒——忧伤的眼泪
  
  李白诗中常见酒,杜甫诗中亦常见酒。
  为何杜甫的眼中常充满了泪水?因为他对天下的黎民百姓爱得深沉。
  生逢乱世,天下混浊,战乱繁多。身处乱世是一种不幸,为了生存,为了活命,人们流离失所,逃往南方,以求平稳地生活。隐居似乎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首选,而为何杜甫却毅然贴近百姓,为百姓歌,为百姓诗,为百姓泣?
  我不敢想象,那样混浊的时代,人们为了“要命”,缄默不语,为何杜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身逢乱世已是一种不幸,他却毅然止住悲伤,竭尽全力为社会呐喊。尽管他明知自己的努力,其作用只是微乎其微,少见效果。可他固执地呐喊,为百姓,也为自己。
  杜甫高擎着搏击人间的战旗,为百姓呐喊。他更像赤脚走在风雨交加的泥泞道路上的苦行僧,竭尽全力用身躯勾勒出一种古拙的美,为百姓而忧,为百姓而乐——他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我释然了……
  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别样的人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简评]
  一丛菊花,半壶清酒,眼中含泪。这是作者在文中给我们展现的陶渊明、杜甫二公形象。写陶渊明时,作者语言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似有陶公之风。写杜甫时,作者仿写化用,竟能有几分神似杜公。
  文章精巧的结构,散文诗式的语言,丰富巧妙的联想、想象,使文章如醇厚的美酒飘香,令人击节赞叹。
   (河北 李鹏飞)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