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真爱无声
作者:王大藏
这篇《父亲,树林和鸟》选自牛汉新近出版的散文集《童年牧歌》。在岁月和写作的磨砺中,牛汉深深地感悟到,“童年和童真是生命天然的素质,它具有萌发生机的天性,永不衰老,堪称是人类大诗的境界”。在这部散文集中,为了追寻“童年和童真”中蕴含的“大诗的境界”,作者打开了回忆的库藏,将童年中的有趣有味的人和事,点染成章,深情地唱出了一曲曲“童年的牧歌”。
《父亲,树林和鸟》开篇即表明了题目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接下去的叙述中,作者通过父亲“凝神静气像棵树”、“生怕惊动鸟”这样的细节描写化若无痕地勾勒出了对鸟和树林有着“真爱”的父亲形象。只有对树林和鸟心存真爱,才能用细腻的心灵去体察树林和鸟细微的活动,闻到旁人绝不能嗅到的“鸟味”;也只有对树林和鸟心存真爱,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才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在父亲最快活的时刻,他自然不会,或者不忍心,跟“我”去讲猎人打鸟这样的残酷事实。所以,“过了几天”,父亲才跟我讲起,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最危险的时刻。作者最后也庆幸,对鸟的习性如此熟稔的毕竟是“最喜欢”鸟的人,对鸟有“真爱”的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父亲,树林和鸟》通过平静的叙述,简洁的问答,一个对 “树林和歌唱的鸟” (寓含着美好、自由、和谐)心存真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读出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尊重,也就是说,作者化若无痕地表达出了对父亲的“真爱”之情。
海德格尔说:“诗的对立面并非散文,纯粹的散文如同任何诗歌一样是诗意的。”牛汉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他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本来是散散的文字,写着写着却写成了诗,把散文跟诗本来有的一点儿虚点般的界限全忘在了脑后,而且写得还格外地痛快”。我们读到的这篇散文,语境清澈,语流和缓,情感内敛,但读后会让我们觉得有什么触动了心灵最柔软的部分,感觉到其中蕴含着“诗味”——正像“父亲”能在树林中闻到“鸟味”一样,“诗味”也同样需要细腻的心灵去感受。
好了,就此打住——说得多了,反而会稀释文中蕴含的“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