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晏殊《踏莎行》鉴赏

作者:张素琴




  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鸟藏莺, 珠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思考
  1.这首小令的上阕选取了富有节令特点的景物, 试问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思路点拨
  词的上阕写郊外所见。起首三句写三处景观: “小径”、“芳郊”、“树色”。这些意象看似不连, 极具跳跃性, 但是通过比较, 很容易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笔法。此处写景, 看似平常, 其实颇具匠心。诗人捕捉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 选用极精当的词语, 向读者尽情展示了一幅极具情致的芳郊暮春图。“红”代花, “稀”暗示鲜花盛开之际已过, 当是暮春时节; “绿遍”说明芳草萋萋, 正处于充满活力的生长期; “阴阴”极写枝叶繁密、绿阴匝地之景。景色如此之美, 诗人自然要表现出留春永驻的浓浓深情, 只可惜春风不解人意, 竟管不住杨花, 任其漫天飞舞, 乱扑行人之面。显然, 作者寄情于物, 将物人格化, 抒发了无计留春的叹惋之情。如果说前三句铺陈还未消退的盎然春意是为下文张本的话, 那么, 后两句表现出的诗人的惜春之情, 也便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参考答案
  采用拟人、借代等修辞方法, 描绘了一幅春天将尽、色彩艳丽、富有生机的郊外暮春图。
  
  思考
  2.下阕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怎样理解“斜阳却照深深院”一句? 并简要评析作者的生活态度。
  
  思路点拨
  上阕中的“行人”点明景物是郊外所见, 下阕则由室外写到室内。先后承启自然, 物与人相映成趣又别具深意。室外, 翠绿的树叶再浓密也挡不住黄莺婉转的歌声。轻捷的燕子在屋檐下、院子里飞来飞去, 为筑新巢呢喃着、忙碌着。“藏”字用得真是精妙, 既衬托出暮春嘉树的繁阴之景, 也渲染了无限的谐趣与生机。“隔”字用得最富神韵, 又因为是“珠帘”, 既成为屋内屋外有形的屏障; 透过珠帘, 又将屋内屋外和谐地连成一体。这种隔而不隔的格局, 很自然地将景物描写引入屋内。但见香炉里青烟袅袅, 空气中游丝缠绕, 这一切透视出清幽, 充溢着孤寂。屋内屋外, 动静相映, 冷清与热闹迥然, 形成一种极不合拍的情调。“一场愁梦酒醒时”, 至此, 读者才恍然大悟, 词中的景物描写全为人物设置, 也许是主人公酣然入睡的时间太长, 也许是鸟的啼叫把他从沉睡中惊醒。但是, 置身于美好的春光中却去梦中寻找欢乐, 无论如何不合情理, 令人费解。“愁”字应该是解谜的关键, 我们再透过这位酒醒之人惺忪的醉眼, 看到夕阳西下、残照深院的图景, 就会得到顺乎逻辑的推理: 原来这位主人公无心欣赏美景, 是借酒浇愁, 然而片刻的宁静无计可消绵绵无尽的愁绪。试看夕阳普照的院落, 纵然深之又深, 又怎能锁得住“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呢? 词的结尾言有尽而愁无穷, 一种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 寓情于景。(2)通过残照深院的景物描写, 表现了主人公逃避现实、借酒浇愁的复杂心情, 渲染了一种绵长无尽的愁绪。全词流露出的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不足取, 更不应该用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消磨时光。在短暂的人生中, 还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正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积极进取, 享受美好的人生。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