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夜读的况味

作者:朴 素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可惜后来人的读书观念渐渐起了变化,读书被当作一项功利性的手段而存在。
  对手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晚。“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况味,千载读之仍然觉得亲切温馨。记得自己在少年时常常喜欢趴在被窝里看书,那时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其瑰丽的神话故事让我浮想联翩,梦中常常与书中的人物相遇,喜欢自己变成了齐天大圣孙悟空。
  上学时读到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清丽典雅,温馨感人。其中一文中写道:“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勉励着在晚餐后一定的时候用功。”受此感染,我渐渐地养成了夜读的习惯。《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圣经》荷马史诗等许多名著都是在夜读的况味里进人我的精神世界,夜读让我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领略到西方,文化的另一种风景,这另一种风景也是如此的迷人。
  后来读到叶灵风先生的《读书随笔》,其中有篇《书斋趣味》,文章最后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看到前辈文人也如此沉迷于夜读之中,我仿佛找到了知音,知道自己不再孤单,此路还有不少的伺行者。叶灵凤先生也擅写小说,不过我对他的小说没有太大的兴趣,更喜欢他的散文随笔。
  在春雨潇潇的晚上,闲坐书房,听那帘外潺潺的春雨打着屋檐的声音,手执一册周作人的散文,追寻知堂老人的背影,或感伤,或叹息,都是一种人间的至境。又或在月明星稀的深夜,取一卷小说,于静寂中领略人世间的大喜大悲,另有一番兴味;待到大雪纷飞的冬夜,找来一本俄罗斯人的著作,体验着“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鲁迅译语),不知东方之既白也。
  林语堂说过:“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林语堂先生曾著有《苏东坡传》,对东坡先生之放达乐观深有所会,噫,岂非五四之东坡居士也哉。
  夜读的况味是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亲切温馨,怪不得前辈文人们念念不忘,所论读书的篇章中时时提到“夜读”的情景,让后来人遥想追思不已。然而那一道前辈文人夜读的风景,怕是仅仅成为后来人的谈资而已,若要寻觅,正如空山木落,哪里还找得到半点踪影呢?思之不免黯然神伤矣。
  夜读有如品一杯苦茶,越品滋味越浓。在春天开始的时候,有一本读着不困的书,有一杯喝着不苦的酒,有一支点着不灭的烟,这夜便短了。都是些古老的字词,古老的名字。我喜欢这些发黄的书、发黄的纸、发黄的风情。我读他们,和他们说话,和他们交换心得。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大师们只肯在夜间游走人间,来到人的心中。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