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20美金的价值

作者:佚 名




  一位爸爸下班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
  “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e美金。”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选自《深圳青年》)
  
  [赏析]
  这个故事让人感到惊诧,一个五岁的孩予竟然会想到用20荚金的交易来换取父亲一个小时的陪伴——共进晚餐,孩子的要求其实很低很低,他只是希望父亲能有一点时间陪伴自己,渴望感受到爱,但这却被父亲忙碌的工作夺去了。孩子是多么的纯真可爱,最难能可贵的是,孩子能付诸行动,来唤醒父亲沉睡的爱。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父母各忙各的事,孩子就自然而然地被冷落了,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想到唤醒父母的爱,更多的是选择沉默,甚至反叛,这样无疑会摧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生活在世上,都缺少不了情感和沟通,我们都不希望做行尸走肉,所以我们就需要腾出时间来,营造心灵的一片绿洲。
  在写作手法上,本文综合运用巧设悬念法和误会兴波法,使文章产生感人至深的力量。
  (广东 徐彤曼)
  
  《师说》的一处败笔
  邵正堂
  
  读罢“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写的《师说》,获益匪浅。但对“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说,我却颇不以为然。试问,圣人高于众人,这到底是客观的事实,还是韩愈老夫子的谬见?这实在是很值得一议的。
  如若将圣人孔子与躬耕陇亩的农夫相比,你能一言以蔽之曰“圣人孔子比普通的农夫知道的东西要多”吗?显然不能。自然,谈“四书”论“五经”,孔子可以侃侃而谈;若说到耕田地种桑麻,那侃侃而谈的又该是谁?这不,《论语·予路第十三》讲到“樊迟请学稼”之事,子曰:“吾不如老农。”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常言道:“十年易考文武举,十年难成田秀才。”孔子这方面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老人家不就曾被一老农提问后羞红了脸,自嘲道,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这里说的“三人”指的显然不是“圣人”,而是“众人”。普通人也可以做圣人的老师,那韩愈为什么在评论“众人”时会认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呢?联系到《师说》中他批判士大夫不肯从师而学时,竟说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的话,流露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态度,答案不就很清楚了吗?
  这样看来,韩愈的“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说法是十分偏颇的。孔圣人并没有瞧不起“众人”,倒是韩愈是自己有点瞧不起“众人”了。
  (作者根据本班吉婷同学的质疑而写)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