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坚韧生命的颂歌

作者:王亚声




  《一棵野豆秧》是一篇耐人咀嚼的文章,作品展现了野豆秧那令人敬畏的生—命力,作者在热情讴歌这一高原精灵的同时,也告戒人们热爱自然、关爱生命,更启发人们去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野豆秧的美进行了多层次的观照。首先,作品极力渲染一个广阔壮观:的背景,展示了野豆秧的粗犷美。“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地平线,没有树,没有人烟”,这一切既给人以辽阔和雄壮的美感,也拓宽了文章的境界;在这种背景的映衬下,孤零零的豆秧所体现的粗犷美显得格外醒目。其次.作品粗线条勾勒了恶劣的生态环境,展示了野豆秧的刚性荚。此地海拔400瞻米以上,风蚀作用造成了荒滩斑驳,地表碎石沙碛覆盖,寥寥几笔让人感受到了高原的荒凉,突出了野豆秧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野豆秧生长的不易,暗示了这一有生命力的豆秧在雪域高原的珍贵。“它挣扎着生长”,“匍匐在地面”,“寒风中瑟瑟颤动”,这一系列的描写生动表现了野豆秧顽强的生命力,凸现野豆秧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刚性荚。
  作者更对野豆秧生命的价值进行了重点挖掘。野豆秧的生命过程是经过了适应、抗争、新变的过程,是经历了磨难与艰辛的过程。它甘于寂寞与孤独,意志是何等的坚强,理想信念又是多么的伟大。身处艰苦的环境,它不去怨天尤人,用自己的生命照耀高原,不做征服世界的勇士,甘做一个传承物种与生命的使者。野豆秩虽然弱小,但有自己的尊严和精神,追求与品格,在严酷大自然的映照下,野豆秧展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爱与追求。其实,一个人无论生活还是做人又何尝不是如些呢。
  文章语言流畅隽永,蕴藉含蓄,具有令人回味再三的艺术魅力。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调将一棵野豆秧的生存与价值娓娓道来,作品中多处采用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对野豆秧的敬意,对生命价值的叩问,特别是文章的结尾,作者引用了法国作家勒纳尔的一句话:神创造出奇妙的自然,显示了万能的本领,造人却是一个失败。这句话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呼唤人们要像这野豆秧一样坚强地活着呢,是告诫人们要珍爱这来之不易的高原生命呢,抑或是警告人类要保护这脆弱的生态环境呢?我想应该是兼而有之吧。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