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现代文阅读训练四则

作者:佚名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两片秋叶
  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黑黄颜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着亮点儿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标题的“两片秋叶”,一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不超过8个字)
  2.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领悟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之处是,两者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之处是,前者________,后者________。
  3.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我悲秋,我亦恋秋”。
  (1)作者为什么悲秋?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恋秋”?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作者将两片落叶对比,使人想到大自然是多色彩的,更使人联想到生命所应当追求的方式。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慨叹人生的寂寞和短促,追求爱情的诚挚和高尚。
  C.先借第一片落叶抒写惜春悲秋的情愫,后借第二片落叶表达对爱情的珍惜和追求,全文以清新的文笔抒写了这样一段情绪流动的历程。
  D.我在寻书过程中无意发现“他”的来信,发现“他”寄赠的红叶,是作者巧妙设置的一个促使情感转变的契机。
  E.作者巧借汉字结构的特点,心上搁了秋,正是一个“愁”字,以表达自己对秋的留恋,所以说“我亦恋秋”。
  F.作者运用对比的目的在于赞美第二片落叶,再由物及人,赞美“他”对事业的选择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1~4题:
  
  洪水滔滔
  傍晚时分,滔滔洪水铺天盖地而来!
  舍不得离开家园又终于不得不离开家园的刘大爷,看到洪水已经漫上桥面,才拄着木杖,扶着桥栏杆,带着孙儿,小心翼翼涉水过桥。
  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原本好端端的桥栏杆有一两根不见了,于是用木杖探试,才知道这座五孔桥中间的一孔已被洪水冲塌。多危险哪,要不是这断栏杆提醒他,爷孙俩再往前跨一步,就会双双葬身于激流之中!
  于是爷孙俩赶紧掉头往回走,打算爬上屋后的小山逃生避险。
  爷孙俩刚走回桥头,就看见不远处有一辆汽车正向大桥开过来。
  险在眉睫!
  刘大爷当机立断,赶紧迎着这辆汽车奔去,站在公路中间,频频挥动手中的木杖示意,并大声呼喊:“大桥断了!”
  然而不知为什么,车上那位留着长发的司机不仅没有因此停车,反而突然加大马力,不顾有木杖阻拦,快速绕过立在路当中的刘大爷,猛地冲上断桥,在刘大爷雷鸣风吼般的“啊呀”声中冲入河底……
  “爷爷,这位叔叔为什么要自个儿寻死?”
  “孩子,你不懂,他不是寻死,而是求生!他加大马力是为了____________。”
  刘大爷一边惋惜地捡起被车碾断了的木杖,一边说。
  “你给他挥手,他为什么不肯停车?”
  “风声雨声太大,他听不着我的喊声;他误认为我们爷孙俩要搭他的车逃难,他不愿为咱耽误他宝贵的时间。可他哪里知道前边等着他的是这样一条死路!唉,可惜我的木杖太短,没能挡住他。”
  “他怎么敢碾断你的木杖?”
  “这是非常时期。别说碾断一根木杖,甚至还可能把我撞倒,从我身上碾过去呢。”
  “爷爷,洪水越来越大了,咱们还是赶快上山吧,犯不着在这儿拿生命去冒险。”
  “我还要等一等,你听,远处又有汽车开过来了,我还得在这儿拦车,把大桥断了的消息告诉他们。你先抄小路上山,别在这儿等我。”
  “如果他们还像刚才那位叔叔那样,甚至对着你开过来怎么办?”
  “不能这样想,世上的人不都一个样,如果再过来的司机仍误认为我要搭车逃难,却愿意把车停下来,那么他就能因此得知这一险情,同时也会因此大难不死,如果……如果他不肯停下,一意孤行,硬要去死,咱也挡不住,是死是活,现在只能让人家去选择。但是我决不能见死不救!”
  正说话间,又一辆汽车驶近了大桥。
  刘大爷猛地一掌推开孙子,吼道:“你——快走!”紧接着几大步跨过去,视死如归地又一次站到了公路中间。
  
  1.(1)结合上下文,在第10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
  答:他加大马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思想家蒙田说,“有些人之间的差别,要比人与兽类的差别更大”,据此,对长发司机的行为作简要评析。
  2.是什么力量使刘大爷在第二辆汽车过来时“又一次站到了公路中间”?
  3.这篇小小说的根本矛盾冲突是什么?
  4.小小说中巧妙地设置了哪些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的情节?
   (设计/鲍亚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另一种静默
  李东生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在崇山峻岭间颠簸四个小时,只为了与边城见上一面,即使只能停留一个小时。
  一下汽车,我便闻到了那熟悉的气息。哦——边城,你的身影真如我所想。也许,在我未曾与你谋面时,我们已有了一份默契。
  你有江南水乡的秀美,更有湘西偏远小镇的质朴与清纯——青石板小路,路边横斜的房屋,厚实的砖墙,历久发黑的木板。听不到你朗声召唤,见不到你盛装出迎,你静若处子,默默地伫立在那儿,用你冰清的目光迎着我。我的脚、我的心早已不由自主地靠近你,靠近你。
  

[2] [3]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