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荷叶咏
作者:郑伯琛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是啊,荷花!多少人赞美过你,描绘过你,把许多美丽的名称赋予了你啊,荷花除了叫莲花外,还被称为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水华、玉环等。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句子。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的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轻不慢,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别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
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荡,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我的联想中断了。看着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我大胆地设想:如果去掉这些荷叶将会怎么样?如果只剩下一枝枝光秆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么?从美学意义上看,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看呢,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至莲蓬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么?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么?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们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把团扇把阵阵清香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就像天降甘霖,可是这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啊,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摧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它们竹撑起翠盖,挡住火日,静静地看着荫凉处的鱼戏虾游。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虫豸从来不敢侵身,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荷叶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作为药材,它可以去热清火,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作为特殊的包装材料它不怕水浸,不怕油污,在纸张缺乏和塑料产生以前,它曾起过不小的作用。另外,用荷叶煮成的荷叶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它本身有用,而且帮助生长了于人类有用的莲蓬和藕。它本身美,而且创造了荷花的美。但最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美。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诚然,它不像荷花,它没有什么艳称、佳号。荷叶,莲叶,如此而已。当人们指点、欣赏着荷花甚至忘记它的存在时,它从不计较什么;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是的,古人的诗赋中从没专门歌颂过它,但离开它,便使一切咏荷名作的产生成为不可能。它的风格不但深深感染着我,而且给我许多启示。这湖中的美景是谁创造的呢?远处的青山是谁染绿了的呢?那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是谁盖起来的呢?这大地上的一切美好事物是谁培育出来的呢?朋友,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过去的史书上很少记载,古代的诗篇中也很少赞颂。他们像荷叶一样,只有两个最简单的名称:人民,群众。可是,荷叶的风格就深深蕴含在他们之中。荷叶的风格不就是人民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让我们学一点荷叶品格
——《荷叶咏》导读
赞叹荷花之美的诗我们读过不少,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但歌颂荷叶的篇章我们却读得不多,《荷叶咏》另辟蹊径,让荷叶走进了我们的视界。
文章开头,作者并没有让荷叶先出场,而是极力描写荷花之迷人,美之曰“玉立婷婷”、“盈盈欲滴”、“皎皎无瑕”、“娇羞欲语”,犹如少女般清纯可爱。加上“绿盖翠叠,青盘滚珠”,我们不由自主进入一幅美不胜收的画中。
接着,作者不由得想起许多咏荷的名句,从先秦的《诗经》开始想到唐代白居易的句子,如果不是一阵“忽然”而来的凉风,作者也许还要长久地沉浸在历史的回味当中。这一阵凉风打断了作者的思绪,并且让作者产生了“大胆的设想”:“如果去掉这些荷叶将会怎么样?如果只剩下一枝枝光秆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么?”通过这两个反问,文章真正的主角出场了。
荷叶,其色墨绿,其形浑圆,其态厚重,而其品格最令作者称道:“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它无私,“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啊,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坚韧,风雨袭来,它“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烈日炎炎,它“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这里,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根据荷叶的生长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作者在介绍荷叶的品格之时,并没有忘记荷叶本身的自然美,而且还创造了美。但吸引作者的却是它的“精神美”。默默无言的工作,“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作者这样热情地歌颂荷叶是为了什么呢?在文章结尾,作者通过对湖中的美景,远处的青山,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的建成,提出了一系列的设问,点明了荷叶的精神世界就是人民群众的思想风貌。人民一直默默无声的创造着历史,构筑美好的社会。歌颂荷叶,实则是在歌颂人民群众。“荷叶的风格不就是人民的伟大精神的象征?!”这样总收一笔,画龙点睛,有水到渠成之妙。在此基础上,作者用“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作结,短短一句,显得简洁又自然贴切,既表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又起到了概括全文,唤起人们深思,引起人们感情上共鸣的作用。
另外,从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是爱荷之人,从其去荷花洲,再在青石上坐下回味古人之诗,写荷花,写荷叶,都可看出其热爱之心。作者爱荷叶,荷叶精神又是“人民”之思想风貌,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思之所在了。
一则热爱“人民”,二则让我们学一点荷叶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