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猎人与狼

作者:侯希辰




  猎人穿行在灌木丛中,查看前几天挖下的陷阱,可惜一无所获。当他走进一片火槠林时,微微有点心跳,那是最后一处的陷阱了。
  伪装的树枝不见了,陷阱露出阴森森的洞口,猎手狂喜,端着枪走近阱口。猎物是只成年的公狼,金黄色的皮毛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在阱底低嗥着,焦急地团团转。
  靠近点,再靠近点,猎手告诫自己。小心地挪动脚步,边举枪瞄准,他只有将尖锐的弹头射进公狼的前额,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皮。猎手觉得手心有点湿,全神贯注地往前挪步。突然,他脚下一滑,眼前一黑,耳边响起尘土和落叶的坠落声,猎手意识到,他正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他忽略了昨晚的那场大雨。
  现在,猎手和凶恶的公狼,共同被困在狭小的阱底。四周是3米多高垂直光滑的泥壁。猎手心中滑过一阵苦笑:这大概就是报应吧,打了一辈子猎,结果却要死在亲手挖掘的陷阱和已捕获的猎物口中!
  在猎手掉进陷阱中的那一刻,公狼被这突如其来的坠物给镇住了,它转过身,目光凶狠地盯着近在咫尺的猎人,龇着白森森的狼牙,鼻孔里发出威慑的低嗥。
  赤手空拳的猎手知道,无论如何是敌不过眼前凶狠的公狼的。凭他多年狩猎的经验,他很快镇定下来,也龇着牙,目光狠狠地瞪着公狼不动。
  人和狼都不敢轻举妄动,互相对峙着。时间似乎静止了。不知过了几分钟或是几小时,公狼也许感到眼前的人对它并不构成威胁,也许无暇顾及,逃命要紧,公狼盯着猎人后退两步,见猎人没有反应,便掉转身,不再顾及背后的人,开始义无反顾地用尖锐的前爪飞快地扒着阱壁。
  雨后的土很湿,老狼很快就在脚下扒下一大堆土,把阱底垫高了一层。公狼用后腿跳上土墩,坚起前爪,继续往高处抓。
  猎人很快就明白了公狼的意图,不禁在心中骂道,他娘的,狡猾的家伙!旋即,跟在公狼的身后,把公狠抓下的松土踩实、垫宽,做成台阶状。
  狼和人,这一刻成了同舟共济的合作者。人和狼,为了求生,竟配合得如此默契和协调。
  只用了两个多时辰,狼和人都看见了头顶上的地面。狼一纵身,蹿上地面,向前走了几步,停住,回转身坐下来,目光定定地望着洞口。
  猎手最后也艰难地攀援上洞口。他看见狼正盯着自己,慌忙拾起掉在地上的枪,端起瞄准狼的前胸。
  公狼见到猎人上来,全然不觉危险就在眼前,而是偏着头,对猎人眨眨眼,然后缓缓起身,慢吞吞地朝着密林深处走去。在转过山脊时,又回过身来望了望猎人。
  猎手端着枪,怔怔地瞄准着渐渐远去的公狼,僵硬的手指,没有扣下扳机,一任猎物从容地隐入林间……
  从此,猎手不再进山。他告诉别人,他已失去作为猎手应有的那股狠劲了。
  
  惊险的历程 人性的回归
   ——《猎人与狼》导读
  
  这篇微型小说构思新颖,虽说近似荒诞,却又令人叹服。一次偶然的经历,使猎手死里逃生,而救其性命的,恰恰是他常常视为敌手的公狼。这段不平凡的遭遇,教育了猎手,真正使他“痛改前非”,不再进山。文章的内蕴不能不让广大读者重新审视自我,思考人生。
  文章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不忍释手。猎人查看陷阱,走到最后一处才发现猎物——一只成年的公狼,不禁狂喜。小心挪动脚步,举枪瞄准公狼,眼看成功在际,却不想掉进了自己亲手挖的陷阱,与凶恶的公狼共困狭小的阱底。读到此,读者一定为猎人捏了一把汗:他能逃过此劫吗?时间似乎静止了,人和狼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后,也许狼意识到逃命要紧,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狼和人为逃离陷阱并肩作战,最终,狼先逃离险地,回转身等待猎人,猎人出洞后出于本能拾枪瞄准了毫无防备的狼,眼看狼就要成为枪下冤魂。可是,猎手终于扣不下扳机,一任猎物从容的隐入林间。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此外,本文对猎人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腻,通过动作来传神地反映他的心理活动,比直接描写更胜一筹。开篇写猎人一无所获,当他走进一片火槠林时,微微有点心跳。“心跳”是他有所期求的心理反应。在靠近猎物的过程中,猎人“手心有点湿”,其实这正是想获取猎物的期望,与上文的“狂喜”照应。困在阱底,险恶的处境令猎手紧张,继而做了一次痛苦的反思:恶有恶报。然而毕竟是富有经验的猎手,猎人很快镇定下来,“以眼还眼”,希望处境能有些转机。文章的最后,猎人端着枪,僵硬的手指没有扣下扳机,通过动作形象地写出了猎人的良心受到的触动。
  也许,我们太多的人都缺少像文中的猎人一样“与狼共舞”,亲近动物的机会,不然,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更多的猎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