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高考诗歌鉴赏要重视“三看”

作者:杜云山




  高考诗歌鉴赏,应重视标题、作者和注释为我们提供的信息,从“三看”的角度入手,准确把握诗歌的大意和主旨,为正确解答试题打下基础。
  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富含诸多信息,不少考题的设置与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
  1、研读诗题,把握题材。许多诗歌的标题都直接或间接表明了该诗的题材,如2004年全国卷甲卷的诗歌鉴赏题,标题为《秋思》,从标题便可看出这是一首思乡诗;再如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从“别”这个标志性的文字就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把握了诗歌的题材,就可根据不同题材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去把握诗歌的主旨,为进一步鉴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研读诗题,以求旨趣。做为诗歌的额头,诗题对全诗的主旨往往有或明或暗的揭示,比如: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即“除夕”之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夕之夜也是合家团圆之时,作者以“除夜”为诗题,其题旨肯定与思念故乡亲人有关。再如: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庆馀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诗题,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
  3、研读诗题,推断情感。诗歌标题中的“冤、愤、哀、苦、喜”等字,就直接标明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即使没有这些直接体现情感的词语,我们也可从一些信息中推断出整首诗的情感。如杜甫的《倦夜》,一个“倦”字,就揭示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为“忧虑”;2003年北京卷的《江楼旧感》,一个“旧”字,就标明作者是对不在身边的故旧亲朋的挂念。再如: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题名《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表达出诗人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二看作者。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感情,都是由作者生活的时代,他的思想、学识、遭遇、修养,甚至他的诗风所决定的。鉴赏古诗时积极调动平时记忆的有关作家的生平、思想、诗风及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知识,对解答试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2003年全国卷《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该题的要求是:“你认为这首诗的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我们如果了解了王维虽身居高位,却对官场颇有厌倦之心,特别是到了晚年,归隐之心迫切的生平思想,再结合该诗描写对象为深山古寺,就可想见,王维一定要带领我们进入渺无人迹、幽静凄冷、远离尘嚣的出世禅境,明白了这一点,关于“诗眼”及原因的解答就简单多了。因为“冷”、“咽”二字正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三看注释。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疑难字词的解释及诗歌写作时间、时代背景的交代,其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只要有注释,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比如2004年高考卷《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对“姑苏台”的注释,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个地方曾经是“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由此不难想到此地昔日的繁华及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对试题“‘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蕴含的深意”就容易理解多了。“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象,暗指六朝帝王被无情淘汰的历史,“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逝,只剩明月高挂,暗喻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