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2006年文言实词考查总结与展望
作者:屈伟忠
2006年文言实词考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部分超出考试大纲列出的120个实词的范围。2006年共考查了68个(有5个实词各重复一次)文言实词,超出考纲的达49个(其中包括2个双音节词语)。这49个实词分别是:尚、视、多(全国卷I),匿、意、拜、阿(全国卷Ⅱ),逮、委(北京卷),迫、牧、引(天津卷),袖、拜(重庆卷),宗(福建卷),齿、陈、薄(湖南卷),纠、羁旅(湖北卷),贵、畜、陵(浙江卷),听、诣、慕(辽宁卷),匡、践、征(山东卷),省、烂漫、僻、赚(江西卷),责、询、资(安徽卷),堵、延(四川卷),周、诣、食(广东卷),遇、责、徇、麾(江苏卷),冠、跻、盈、排(上海卷)。这个数字与2005年的比例相当,2005年考查了56个文言实词,超出考纲部分有36个。这说明了2007年文言实词复习不能仅仅盯住120个实词,还要拓宽复习范围。
那么120个实词之外的范围应如何把握呢?考纲里提供了一个标准:“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么怎样理解这个“常见”的含义呢?分析49个超纲的文言实词出现的范围,即可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49个实词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文言实词及词义在课本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计33个(其中“拜”、“诣”、“责”各重复一次)。具体如下:
“尚”解释为“崇尚”,在《拿来主义》中出现:“礼尚往来。”
“视”解释为“看、看待、比较”,多次在课文中出现,如《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原题中选择项解释为“爱抚”是不正确的)
“多”解释为“赞美”,曾出现在《五蠹》:“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2002年北京卷也考到翻译题:“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匿”解释为“躲藏”,多次在课文中出现,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五人墓碑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意”解释为“料想”,出现在《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拜”解释为“授官”,多次在课文中出现,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逮”解释为“赶上”,出现在《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委”解释为“舍弃、放弃”,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下》“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迫”解释为“逼近”,出现在《柳毅传》“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牧”解释为“统治”,出现在《孟子见梁襄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引”解释为“带领”,出现在《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袖”解释为“藏在袖里”,出现在《信陵君窃符救赵》“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齿”解释为“年龄”,出现在《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陈”解释为“陈述”,多次出现在课文中,如《报任安书》“请略陈固陋”。
“薄”解释为“接近”,出现在《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畜”解释为“养”,出现在《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陵”解释为“欺凌”,多次出现在课文中,如《荆轲刺秦王》“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指南录)后序》“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诣”解释为“造访”(辽宁卷)或“往见”(广东卷),出现在《促织》“成妻具资诣问”。
“慕”解释为“依恋”,出现在《愚溪诗序》“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征”解释为“(被)征召”,出现在《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省”解释为“知道”,出现在《祭十二郎文》“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僻”解释为“怪僻”,出现在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赚”解释为“骗取”,多次出现在《水浒传》中,如“故赚林冲到此”,“又使陆虞候赚小人吃酒”。
“责”解释为“需要”(安徽卷)、“要求”(江苏卷),出现在《促织》“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资”解释为“资助、供给”,多次出现在课文中,如《隆中对》“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堵”解释为“墙”,多次出现在课文中,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岸上之人,观者如堵”,《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促织》“于败堵丛草中”。
“延”解释为“延请”,出现在《桃花源记》“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食”解释为“给……吃”,出现在《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
“遇”解释为“对待”,多次出现在课文中,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盈”解释为“装满”,出现在《谏太宗十思疏》“惧满盈,则思江海之下百川”。
第二类文言实词及词义,虽然没有在课文中出现,但属于常见用语,或者是现代汉语仍有保留,或者是简单的词类活用。此类计12个,具体如下:
“阿”解释为“迎合”,现代汉语的“刚正不阿”、“阿其所好”保留此义。
“纠”解释为“弹劾、检举”,现代汉语的“纠察”保留此义。
“羁旅”解释为“寄居”,现代汉语仍用此义。
“听”解释为“听任”,现代汉语“听其自然”、“听之任之”保留此义。
“匡”解释为“纠正”,现代汉语还有“匡正”、“匡谬”的用词。
“烂漫”解释为“坦率自然的样子”,现代汉语还有“天真烂漫”的用语。
“询”解释为“询问”,现代汉语常用义。
“周”解释为“救济”,现代汉语还有“周济”的用语。
“冠”解释为“居于首位”,“冠军”、“勇冠三军”保留此义。
“排”解释为“排挤”,现代汉语常用。
“宗”解释为“以……为宗主”,“贵”解释为“以……为贵”,属于词类活用。
第三类词词义较难懂,课文中没有出现,日常用语也少用,不过数量很少,只有4个。除上海卷的“跻”(解释为“晋升”)外,其余的“践”(解释为“登上王位”)、“徇”(解释为“示众”)、“麾”(解释为“挥手,使……离去”)都不作为答案选择项,这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答题难度。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超纲的49个实词大部分或在课文中出现,或是常规阅读中可见,只有个别几个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得。因而,高考文言实词的复习,除了120个实词,以熟悉课文(包括初中课文)为主,尤其是叙事性质的文章,如选自《史记》的几篇课文。当然,多读课外文言作品会有很大的益处。